今日要闻

“昌宁红”重新走入茶商茶客的视野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在经过一个时期的沉寂之后,早在1986年就与福建安溪、浙江富阳、安徽岳西同时命名的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拥有5000余亩古茶树资源、25万余亩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15000余吨的老茶区昌宁县,正随着“昌宁红”重新走入茶商茶客的视野—— 古树新芽品出自

  在经过一个时期的沉寂之后,早在1986年就与福建安溪、浙江富阳、安徽岳西同时命名的全国首批优质茶叶基地县,拥有5000余亩古茶树资源、25万余亩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15000余吨的老茶区昌宁县,正随着“昌宁红”重新走入茶商茶客的视野——

  古树新芽品出自然味道

  盛夏时节,昌宁县十里八乡的群众都在忙着采摘夏茶,但在温泉乡联席村芭蕉林的野生古茶树旁,古茶树大户李坤却在不慌不忙地进行着玉米中耕。李坤说:“古茶树一年最好的茶叶就是春茶,在清明节前后就已经采摘完了,现在发的不摘了,质量不好,还会影响到今后茶树的长势和产量。”李坤介绍,他们家有野生型古茶树15棵,每棵每年能采鲜叶100公斤左右,去年的收入3.3万余元,今年市场更好,实现收入5万余元。

  在对生态、自然的追求逐渐成风的今天,昌宁的古茶树迎来了新的春天。联席村党总支书记李绍富说:“古树茶市场走俏,到处的人都想来收购,加工质量不一。去年,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从规范茶农的采摘行为和周围的农事行为入手,保证茶树的环境和茶叶质量。今年鲜叶收购价格在每公斤50元,每公斤比去年增加了20多元。”

  与联席村一样,许多昌宁山区村民都在享受着古茶树带来的收益。在昌宁境内,古茶树、野生茶树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2300米之间,约有5000多亩6万余株,有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三种类型,部分古茶树树龄超过千年,目前已鉴定最老的茶树树龄已达1600年以上。除了这些“活历史”,记载于史籍中的片段,也证明了昌宁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编撰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的《云南图经志书》卷六“湾甸州(辖今昌宁县湾甸乡、勐统镇、更戛乡及周边部分区域)”部分记载: “与镇康间其勐通山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文中所指勐通即今天昌宁到勐统镇。这段已发现的昌宁利用和种植茶叶最早记载,说明昌宁茶叶在500多年前,就已经较高的知名度。

  2006年,国内知名专家对昌宁古茶树树龄、古茶树群落年限以及分类、茶叶品质进行鉴定后,昌宁围绕“千年茶乡”品牌打造,采取挂牌保护千年以上古树茶、立碑保护古树茶群落的方式,加强古树茶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古树红茶、普洱茶渐成市场新宠,古树茶也成为了昌宁的另一张名片。不久前到昌宁考察茶叶的浙江诚茂控股集团董事长俞晓刚说:“我自己定位是一个做茶叶的人,对古茶树有浓厚兴趣。梦想有一天能够跟某一棵老茶树结缘。在一次和张仕康院长交谈得知,中国的古茶树70%在昌宁县,我就产生了一定要到昌宁来看一看的想法,今天我来到昌宁,实现了和古茶树结缘的梦想,真非常高兴。”

  “这几年来,昌宁古树茶的销路越来越广,我们厂今年生产5吨野生古树红茶、3吨多大叶种古树普洱茶,已被北京、上海等买光,虽然价格都比去年涨了一倍多,还是供不应求。”昌宁勐鑫茶厂的老板董延河。昌宁红集团董事长田稳荣则说:“我们公司加工古树茶的时候,都是用最传统的办法来做,为的就是让消费者能从中品出自然的味道,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建优基地致富千家万户

  夏日,笼罩于浓浓雨雾中的昌宁大山小山上,时不时会传出一阵阵歌声、笑声。雨雾中的茶农揣着春茶带来的喜悦,采摘着夏茶, 歌声、笑声里,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温泉乡松山村松林山的1350亩茶园,分布在相连的几座小山上。“过去这片地都被灌木遮着,看不到茶。去年 ‘万亩亿元’示范村建设后,这里才成了真正的茶山,也成了我们的‘金山’。”正在采茶的大新寨村民小组村民施光荣开心地说,他家在这里共有4亩茶地,今年春茶已实现收入1.6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收入3万元以,“隔亩收入1万元的目标不远了”。

  施光荣所说的“万亩亿元”示范村建设项目,是昌宁县201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茶叶基地建设示范项目,在田园镇达仁村、温泉乡光山村、松山村3个茶叶面积超万亩的茶叶主产村实施。主要是通过狠抓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基地打造、科技培训、龙头企业培育、覆荫树种植等措施,将用3年的时间使茶园亩均年产值(含覆荫树收益)达1万元以上。目前,3个示范村共实施低产茶园改造15000亩,同时规划种植杞木、香樟、樱桃、油茶等优质覆荫树,安装太阳能杀虫灯80台,设置杀虫黄板62000张,建设CTC生产线、名优茶生产线各1条,原料代收点1个。同时,通过引导茶农分级采摘,推广CTC原料茶机采,去年实现亩均增收500元以上。今年春茶期间,温泉两个茶叶示范村鲜叶均价9.3元/公斤,比全乡、全县平均高0.16元和1.85元;干茶销售均价42.5元/公斤,比全乡、全县平均高0.91元和8.91元。田园镇达仁村鲜叶均价12.5元/公斤,比全镇、全县高4.1元和5.5元;干茶销售均价51元/公斤,比全镇、全县高13.77元和17.41元。

  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全县茶叶种植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去年全县共完成低产茶园改造10000亩,茶农的分级采摘水平也大辐提升。今年,受干旱影响,全县春茶产量下降4.48万公斤,但产值却增长了2890.01万元,增长了17.13%。“感觉今年收购茶叶,级别比以往分得好,对我们分级加工非常有利。”收购范围主要在翁堵乡的雪兰茶叶公司总经理禹文超这样说出了感受。

  育强龙头带动产业升级

  “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好,这里的茶叶特别是古树茶很独特。”去年,法国媒体人埃里克寻着“昌宁红”的香气到昌宁,在探访古茶树群、生态茶园和茶叶加工后,留下了这样的感叹。

  和埃里克一样,许多国内外茶商茶客都寻着茶香而来。近几年来,昌宁茶叶在经历了历史的阵痛后,随着龙头企业的日益发展壮大,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弥散着独特的幽香。特别是采自昌宁古树茶上的春尖加工出来的红茶、普洱茶,更是倍受市场的青睐,昌宁茶业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中国茶业版图上,昌宁红茶曾经占有过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50年代全面“改红”后,昌宁就一直是滇红的重要基地,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高峰期时,最高年产量曾达2060吨,出口俄罗斯、波兰等18个国家和地区。自上世纪末以来,受企业改制、自身种植管理和加工水平低、茶叶大市场调整等的影响,昌宁红茶落入了低谷,昌宁茶来也随之陷入了困境。面对严峻的挑战,昌宁县通过沉下去分析实际问题、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对茶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着眼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茶业发展的大局,在全力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培育大龙头、争创大品牌,重构现代化茶业发展体系,先后引进培育起了龙润茶业、昌宁红集团两个龙头。

  昌宁红集团自2009年成立后,已建起了2条CTC生产线,3条名优茶生产线,总部建设和另外两条生产线今年秋季可投入试生产。2012年,集团在昌宁加工、销售CTC红碎茶1000余吨,名优茶100余吨,并在凤庆、昆明建立了分公司,集团茶叶总产量达7300吨。昌宁龙润茶业公司2006年收购停产多年的原昌宁红茶厂后,先后建起了普洱茶生产线、CTC红碎茶生产线,去年总产销量达2000吨,其中普洱茶销售1600吨,CTC红碎茶销售400吨。 更为可喜的是,2012年,昌宁茶叶再次走出了国门,昌宁红集团共向英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4个国家出口以CTC红碎茶为主的茶产品540吨,今年已签订出口合同2160吨;龙润茶业公司所生产的CTC红碎茶全部出口东南亚国家。

  在带动加工、营销的同时,龙头企业在种植、管理方面也充分发挥着带动作用。昌宁红集团正在积极申请雨林认证项目,同时采取培训、农资扶持等方式,带动产业整体提升。龙润茶业已建成物联网基地600亩,标准化良好茶园规范(GPA)示范茶园6000亩,并依托小贷公司对茶农进行扶持,目前正在积极申请有机茶认证和欧盟认证。

  今年,昌宁红集团在茶叶专业村——田园镇达仁村建起了CTC原料代收点。村党总支书记李彩华算了一笔帐:今年全村可收购CTC原料鲜叶500吨,可增加茶农收入125万元,人均可增加收入400元以上。李彩华说:“有龙头与没有龙头确实不一样,大家都想不到过去那些废茶叶能变成宝。”

  搭建平台搞活交易市场

  “茶叶大乡怎么能没有茶叶卖呢?”在温泉集市,看不到一个卖茶人。“我们这里专门建起了交易市场,那里什么茶都有。” 温泉农业服务中心茶叶组负责人王如兴一句话,解开了谜团。

  离集市半公里多的交易市场内,确实“什么茶都有”,简易的露天市场里挤满了卖茶的、买茶的、看茶的人,或讨价还价、或过磅装车、或询问情况,说着茶话、做着茶事。刚卖完茶叶的温泉乡云相茶厂销售员仇国刘说:“有个市场真好,我们不用再东一点西一点地去卖,到这里不用1个小时就能卖得完。”

  因为有茶叶生产加工基础,有省道穿境而过,温泉历来是茶商选茶购茶的理想之地。几年前,在集市边的一片不足2亩的空地上交易,形成了自发的茶叶市场。温泉乡因势利导,于去年初投资24万余元,重新选址建起了占地7亩多的简易茶叶交易市场。据王如兴介绍,去年市场建成后,共完成交易6500余吨,其中有2500吨左右为温泉之外的茶叶,集市日日均交易量40吨左右,最高峰时达70余吨,非集日日均交易量也在10吨以上,从春茶到秋茶从不间断。今年,交易比去年更火,春茶以来集日平均交易量达50吨左右,预计全年交易量将突破8000吨,温泉以外的茶叶将达到3500吨,其中县外茶叶1000吨左右。

  在另一个茶乡漭水镇,也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市场。这里以交易普洱茶原料晒青茶为主,每天交易量10吨左右,年交易量可达1800吨。浙江茶商薛建忠说: “有个市场就是好,即使在市场上买不够自己的要的茶叶,也可以与他们定购,他们自然会送来。”

  据了解,今年,昌宁已将茶叶专业市场建设列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规划建设集初级产品交易、高端产品营销、物流配送、品茶饮茶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市场。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客商前来考察洽谈,部分企业表达了投资的意向。

  注重文化谋求弥久芬芳

  “这种小罐茶是祖祖辈辈的传下来的喝茶方式,我小时候就经常跟着老人喝。现在有重要客人来,我还是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招待。”在昌宁黄家寨古树茶厂院子一角的火塘边,老板董林一边烤着小罐茶,一边用夹带着方言的普通话与客人交流着。旁边架设的“CCTV”标志摄像机正在有序地工作着。

  原来,这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摄制组来到昌宁,拍摄美食、民俗节目。在了解昌宁的茶叶历史、茶叶生产加工情况后,摄制组对茶叶特别是古茶树和传统小罐烤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探访拍摄。

  的确,小罐茶中喷溅而出的浓烈香味,一直与昌宁茶业相依相伴。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饮茶习惯,如今依然在昌宁延续着,许多昌宁人特别是老年人,仍然固守在火塘边,用土制的小罐子煎黄茶叶,用滚烫的开水冲出雷鸣般的响声,然后半靠在火塘边的竹木椅子上,享受着小罐茶独有的悠香。即使有再多的人,享用每一杯茶的,一定是年龄最长者或是最尊贵的客人。

  伴着茶业的发展,昌宁茶文化也不断发展和积淀,融入到了昌宁茶的香气里和昌宁人的心灵深处,种茶、采茶、说茶、唱茶、写茶与采茶、制茶、喝茶结合,将“茶”字蕴含的“和”与“昌宁”蕴含的“昌明安宁”整合为一体,成为了昌宁最重要的文化元素。近年来,昌宁县更加重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茶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来抓。2012年3月,云南省作协组织30余名作家、艺术家到昌宁采风,在结集出版的《昌宁之韵》里,几乎每篇文章都与茶有关。“昌宁最美之韵莫过于茶韵。”作家不惜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对昌宁茶文化的认同。

  在即将完工的昌宁红集团总部,一只巨大的茶杯最为显眼。这是茶文化展厅的入口。董事长田稳荣介绍,展厅将全面展示昌宁茶叶的历史、优势、特色,并与昌宁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城市文化、民族文化有机融合,使人“到了这里,就能全面感知昌宁”。昌宁茶叶庄园建设工程也于日前启动,工程将以县城附近的鸡蛋山、西山片的茶园为核心基地,以昌宁红集团为加工中心,将建设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精品农业庄园。

  “发展茶产业、传承茶文化,也要从青少年抓起。”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昌宁县茶办主任张德恩说,“从今年开始,将围绕开设一个教育课堂、这一套乡土教材、开辟一个实践基地‘三个一’,在全县20所中学持续开展茶文化进校园活动。”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