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品读通仙》助力通仙茶市场品牌推广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品读通仙》作者、国家评茶师徐庆生。 13日,热爱茶学的徐庆生关于茶文化的新著――《品读通仙》将正式首发。 作为国家评茶师、副研究员、原厦门茶叶协会副会长,且在著名的茶乡武夷山市供职多年的徐庆生,对浩若海砂的茶文化可谓信手拈来,此前已出版了《

《品读通仙》作者、国家评茶师徐庆生。

  13日,热爱茶学的徐庆生关于茶文化的新著――《品读通仙》将正式首发。

  作为国家评茶师、副研究员、原厦门茶叶协会副会长,且在著名的茶乡武夷山市供职多年的徐庆生,对浩若海砂的茶文化可谓信手拈来,此前已出版了《中国名茶》系列、《茶叶对外贸易实务》等茶类著作。而为完成《品读通仙》提供极大支持的胡建全,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和武夷山市通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也正在努力提升家乡的茶品,打造武夷茶的文化影响力。

  此本新作有何缘起?个中包含了他们对茶文化和茶业发展的何种思考?昨日,记者特别拜访了两位,为您带来本期“闽茶力量・茶人系列”的茗想茶思。

  “文化具最强穿透力”提升茶叶需深挖文化

  记者:《品读通仙》首发如何安排?

  胡建全:计划在6月13日,地点就在武夷山。

  记者:对这部耗时一年多的新作,徐先生如何定位?

  徐庆生:这是又一本武夷茶企个性化品牌文化的专著。当下,茶叶形象雷同过度,没差异、没个性,就难以提升价值,所以我想深挖茶的个性文化。

  记者:二位如何定位文化与茶的关系?

  胡建全:茶与琴棋书画诗酒被古人称为风雅七件事。应该说茶文化是非常高雅的,也是底蕴极深的,茶本身就是有文化的东西。如果一定要讲关系,就是灵魂与实体的关系。

  徐庆生:是的,茶叶离开文化就是树叶,注入文化就成为事业。文化具有最强的穿透力。武夷山地区的茶在宋代是一个高峰。比如龙凤团茶,十六块才重一斤。欧阳修一辈子,宋皇就赐了一块。为这一小块茶饼,他三天难寐,写出许多茶的文章,客人来了还只给看不能摸。许多这样的故事,通过文人骚客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提升茶的价值,也一直传为美谈到今天。

  记者:提到文化和事业,当下该怎么做?

  胡建全:比如大红袍,产品林立,谁做得好关键在文化个性让消费者感知。武夷山有深厚文化,还没被充分挖掘出来,导致市场认可不够。这次挖掘“通仙”就是一种个性文化。

   唐代卢仝:“六碗通仙灵” “通仙”是茶文化的继承

  记者:对于“通仙”的含义,如何解读?

  徐庆生:“通仙”的表述最早出现在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叫《七碗茶歌》,里面写到茶“六碗通仙灵”。

  胡建全:“通仙”也是茶情怀的体现,茶能通仙,通过饮茶来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

  记者:“通仙”是对茶传统怎样的一种继承?

  徐庆生:通仙茶很有文化内涵和品味,这里包含了个性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品种文化、制作文化。

  胡建全:是的,我们的文化都依托在品质的“骨”上,把握品质讲文化,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树、绿不持久”。

  记者:徐先生作为懂茶、爱茶之人,对茶的要求一定很严谨。您认为通仙继承了武夷茶的何种滋味?

  徐庆生:我们说泡茶讲究气香、茶香、杯香。通仙大红袍比别人的耐泡,茶汤在嘴里,你能感觉有骨可以嚼,这是山场好,制作好才有的。杯底留香长久,有韵可以品。通仙的水仙,兰花的幽香特别明显;肉桂也特别耐泡,而且霸道的香气特点十分明显。这些把武夷茶的品种香、地域香、制作香都体现得很足。

  “盛世兴茶” 对厦门茶行业很有期待

  记者:“通仙”作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开发茶品有何缘起?

  胡建全:盛世兴茶,我们看好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

  记者:推出《品读通仙》,是否意味着通仙茶将加大市场推广?

  胡建全:是的。今年是通仙茶业十周年,选择在这个时间推出《品读通仙》也更有意义。今年,我们会加大产品在厦门的推广,同时我们还将推出一款十周年限量典藏版产品,届时也会与厦门的消费者见面。

  记者:那么您对通仙茶在厦门的表现有何期待?

  胡建全:厦门的茶文化环境极佳,市民对茶接受度高,还有日报的“茗事”这样高度关注茶的媒体平台,同时通仙茶走的是精品路线,我们对她在厦门的发展很有信心。

  记者:对于 “茗事”版,请二位给予一些建议?

  胡建全:建议不敢,我想用“名、实”两个字表达一下。希望你们成为有名气的专版和实事求是、名符其实的专版,优秀的媒体平台就该是名符其实的。

  徐庆生:茶富有文化个性,各品种、地域、工艺,背后的文化都不同,希望你们更关注品种文化个性的挖掘。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