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洛阳市计划在南部山区发展万亩茶园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在河南省茶产业发展10年规划中,洛阳市嵩县被列入“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日洛阳市依照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南茶北移”的区划意见和市委常委会第十届第一次会议精神,制定

  在河南省茶产业发展10年规划中,洛阳市嵩县被列入“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日洛阳市依照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南茶北移”的区划意见和市委常委会第十届第一次会议精神,制定了《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十二五”期间,洛阳市将在南部山区发展茶园1万亩。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本地人的种植传统,洛阳地区长期以粮食种植为主,在诸多古代文献记载中,洛阳没有茶树种植的历史;多年的考古发掘也从未发现能证明洛阳有过茶树种植的遗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洛阳市嵩县白河等地农民进行了小面积的茶树种植。由于种植不成规模,加工、销售等问题难以解决,茶树种植并没有获得更大发展。如今,该地区只剩下零星茶园,面积以分来计。

  去年,福建一家企业在嵩县九店开荒山,发展茶园300亩,但因当地农民缺少种植经验,管理不善,茶园发展并不乐观,种植面积出现萎缩。

  没有种植传统,洛阳市为何要发展茶园?

  1、嵩县自然生态适宜茶树生长

  按照河南省气候、土壤条件、资源优势及茶产业现状,全省茶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为“三带三区二网一线”。嵩县因“以浅山丘陵为主,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具备茶树的生长条件”被列入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为发挥这一自然生态优势,发展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茶产业,洛阳市对发展茶产业的可行性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洛阳市农业局有关专家介绍,茶叶种植对自然生态条件的要求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地形等几个方面。如光照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3800℃以上,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2℃;全年降雨量不能少于800毫米;土层厚度不少于1米,土壤偏酸,以沙壤土、壤土、黏壤土为好,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此外,茶园建设一般选择偏南向缓坡,坡度在30度以下,海拔在800米至1000米为宜。

  经过市有关专家多次实地考察,洛阳市以嵩县为代表的南部浅山区有大量的丘陵坡地,土层厚度多在1米以上,年降雨量在700毫米至800毫米,全年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4673℃,除了土壤中性偏碱外,自然条件基本可满足茶树生长需要,且没有污染,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理想场所。

  根据省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洛阳市南部山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市农业局邀请专家对在洛阳市发展茶产业进行充分论证。专家认为,按照“南茶北移”的思路,洛阳市完全可以选择适宜区域积极引种、试验、示范,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稳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使茶产业逐渐成为地域特色产业。

  2、考察调研,明确发展方向

  为发挥自然优势,积极发展茶产业,洛阳市于8月底派出调查组赴郑州、信阳等地,实地查看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情况,并同茶产业的有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种植户等进行多次座谈,深入了解茶产业经济效益和整个流程的关键点等,并就洛阳市发展茶产业的可行性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考察情况显示,每亩茶园可年产鲜茶300斤左右,每4斤鲜茶可加工1斤干茶。根据管理水平和初加工水平的不同,成年茶树每亩年收入一般在2000元至6000元,预计茶农每亩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扣除生产资料投入,每亩年纯收入约2500元,将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与此同时,洛阳市将建立茶产业发展领导组织,负责组织协调洛阳市的茶产业发展工作,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目前,洛阳市通过多次讨论协调和安排部署,已对具体任务明细分工,初步明确了洛阳市茶产业发展的方向。

  3、规划茶产业发展范围

  根据自然条件,洛阳市将把属于长江淮河流域的嵩县白河、车村、九店等地划为优先发展区;把与之相邻略偏北的大章、旧县等地划为发展拓展区;把陆浑水库周边划为观光种植区,渐次推进。洛阳市还要在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分别选择自然生态条件优越的区域引种茶树,建立有机茶园。

  洛阳市并无茶叶规模种植的历史,缺少相关经验。为加快发展,使其从萌芽状态快速成长为造福一方的特色产业,专家建议,在茶树种植刚刚起步之际,发展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积极研发茶叶与洛阳牡丹有机结合的特色产品,打好特色牌;二是选择有实力、有积极性的涉农企业积极参与洛阳市的茶产业,并在发展之初,就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夯实根基,使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扶持一两家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创立独有的茶叶品牌,促使洛阳市茶产业高起点启动;四是在操作上,由龙头企业牵头,通过土地流转,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五是加强茶树种植技术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含量,积极培育洛阳市的茶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此外,洛阳市还应做好茶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使该项事业沿着规范化、标准化的道路快速发展。

  4、多项措施促茶产业健康发展

  《意见》对洛阳市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

  做好发展规划,建设种植基地。按照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洛阳市将结合各县实际,根据气候、土壤、耕地资源等条件,做好茶树种植适宜区规划。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的要求,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做好茶园用地土地流转工作,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承包种植,分期、分批建立茶园,逐步扩大茶树种植基地规模。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洛阳市将通过招商引资和各级政府扶持引导等途径,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茶产业龙头企业,引领洛阳市茶产业快速发展;高起点、快起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打造“洛阳牡丹红茶”品牌,按照统一质量标准、包装规格和对外宣传方式,研发系列产品,打造洛阳地域名牌。

  落实扶持政策,助推产业发展。为扶持洛阳市茶产业发展,市政府出台四项财政扶持措施:规模连片种植茶树100亩以上,市政府按每亩600元连补4年;先期在洛阳市投资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企业,前两家每家将获得一次性奖励100万元;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洛阳牡丹红茶”的产品研发、宣传推介、技术服务和招商引资等工作。

  《意见》要求,2012年,洛阳市将发展茶园2000亩;2013年,茶园面积达到5000亩;2015年,茶园面积达到1万亩,形成规模,实施“十二五”茶叶示范种植“百、千、万工程”,即百亩连片、千亩乡镇、万亩茶园。其中,除嵩县发展5000亩外,汝阳县、洛宁县还要各发展2000亩,栾川县发展1000亩。同时,洛阳市还将重点扶持茶叶龙头加工企业2家到3家,形成各具特色的“洛阳牡丹红茶”系列品种。

  可以想见,2015年,洛阳又将新添一张闪亮名片;古都的空气中,牡丹花的浓香和茶的清香将交汇升腾,沁人心脾。(记者 石蕴璞)

  名词解释:“三带三区二网一线”

  按照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全省茶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为“三带三区二网一线”。

  “三带”即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带和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涉及7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其中,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以浅山丘陵为主,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具备茶树的生长条件,现有零星或少量种植,主要包括济源市、巩义市、登封市、嵩县、叶县、鲁山县、正阳县、新蔡县等县(市)。

  “三区”指根据河南省人均茶叶消费现状及潜力,将河南省的茶叶消费区规划为传统消费区、城镇消费区和农村消费区,涉及全省各县(市)区。

  “二网”指规划建设茶叶产地交易网络和茶叶销地交易网络,涉及4个省辖市、10个县(区)。

  “一线”指规划建设一批茶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涉及2个省辖市、11个县(区)。(记者 石蕴璞 整理)

  相关链接: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南茶北移”趋势明显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更加追求高品质生活,全球对茶叶的认知度逐步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国内市场看,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当前我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0.7千克,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从省内市场看,河南省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如年人均茶叶消费量由现在的0.26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7万吨,产销量缺口将达2.8万吨以上;如果提高到广州、上海等地年人均茶叶消费量1千克的水平,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销量缺口将达5.8万吨以上。可以预见,今后10年河南省茶产业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我国茶叶生产一直局限于长江流域以及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近年来,随着引种技术的成熟,北纬38°以北不能种植茶叶的界限已被打破,山东的青岛、日照、莒南、临沂及河北的灵寿、山西的临汾等地绿茶生产均获得成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南茶北移”趋势明显。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