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镜相元茗--元代茶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镜相元茗--元代茶 改朝换代,茶道中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自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9年统一全国,至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迁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改国号“鞑靼”,共历11帝98年

  镜相元茗--元代茶

  改朝换代,茶道中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自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9年统一全国,至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迁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改国号“鞑靼”,共历11帝98年。

  在元朝不足百年的统治期间,中国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辽阔的疆域、多样的民族,促使元代茶业兴旺发达。1268年元在京兆巩昌置局发卖成都茶;1269年立西蜀四川监榷茶场;1280年置榷茶都转运司于江州,总江淮、荆湖、福广之茶税;1336年江西、湖广两行省具从茶运司“本司发办额课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余锭。……数内茶引一百万张,……末茶自有官印筒袋关防,其零斤草茶由贴,每年印造一千三百八万五千二百八十九斤。”茶引每引90至120斤,为客商贮运买卖,末茶官商经营,茶由是发给卖零茶的商贩和茶农。每年所发的1300多万斤不够用,江西、湖广两省具以茶运司同知万家闾要求添印茶引,说明当时经官方允许的茶叶贸易量是非常大的,而民间为利所趋,走私贸易也当不在少数。随着蒙元帝国的开疆拓土,饮茶之风随之席卷欧亚。 然而在战乱的影响下,茶业相对混乱。据载,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地区,“茶树随山皆有”,两宋时代茶树的推广种植甚为广泛,然而在山东、河南地区茶树后来或是“恣民耕樵”,或是任其枯死。唐宋时代的重要茶业产区淮南地区,在北宋时集中有13个山场,而到了元代,宋、金、蒙元长期的战争和对峙频受祸乱以致荒芜,元朝的统治者自然而然地将茶业的重点转至长江以南。元代官府为督办贡茶,于大德六年(1302)在福建崇安县城南15公里的武夷山四曲建立“御茶园”,又称“焙局”。创建之初,建有仁风门、拜发殿、神清堂及思敬、焙芳、宜菽、燕宾、浮光等诸亭,附近还设有更衣台等建筑。

  至于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元代可说是凤毛麟角。我国自唐以来,除蒙元一代,历代皆有丰富的茶文化著作,宋代茶类专书更是多达二十多种。而元代与茶相关的记述仅见于《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与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中的只言片语。其中比较重点涉及茶叶的著作有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作者在其中记录道:“凡诸茶,味苦甘,微寒无毒,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这仍是从药用和养生的角度来评述的。

  元茗当是时

  元代的饮茶方式及器具,主要承袭于宋代,而建元之后,茶礼茶仪仍然在入宋入元的文人僧道之间流传。蒙古人游牧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肉食乳饮的生活习惯,不可能对繁复精致的茶道产生持久的兴趣。虽然忽必烈在大都建元之后,有意识地引导蒙人学习汉族文化,但由于国民的主流喜爱简单直接的冲泡茶叶,于是散茶大兴。元代的饮茶,大略有以下四类:一是文人清饮:采茶后杀青、研磨,但不压做成饼,而是直接储存,饮用方式为点茶法,与宋代点饮法区别不大;第二种为撮泡法,采摘茶叶嫩芽,去青气后拿来煮饮,近似于茶叶原始形态的食用功能;第三种是调配茶或加料茶,在晒青毛茶中加入胡桃、松实、芝麻、杏、栗等干果一起食用。这种饮茶的方法十分接近现今在闽、粤、赣等客家地区流传的“擂茶”茶俗。第四种是腊茶,亦即宋代的贡茶--团茶,但当时数量已大减,主要供应当时的宫廷。

  元代饮茶的情景,从流传至今的文献资料及艺术作品、墓葬壁画中可见一斑。在元代墓室的壁画中,有大量备茶、进茶、饮茶的内容,这不仅反映了南北方蒙汉民族茶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对茶文化高尚情趣的追求与趋同,在冯道真墓、北峪口墓、元宝山墓、三眼井墓壁画中的整套茶具均反映了这一趋同现象。元宝山1号元壁画墓中的《备茶图》,图中央有一长桌,罩绿色桌布,其上有碗、茶盏、双耳瓶、小罐;桌前有一女人,侧跪,左手持棍(降红)拨动炭火,右手执壶;桌后立三人,右侧一女子,右手托一茶盏,中间一男侍双手执壶(注春)向左侧女子手中的碗内注水,左侧的女子左手端一大碗,右手持一双筷子搅拌,此图即表现了一套完整的茶具及点茶过程。元宝山1号墓的《备茶图》中,在桌旁站立着一位手持研杵擂钵正在研茶末的男仆,北峪口墓壁画中也有女侍持碗用杵研茶末。 
  元茗茶人知多少

  元代比较著名、并且留下过艺术作品的茶人主要有耶律楚材、虞集和谢宗可。耶律楚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耶律楚材,元代大臣,辽皇族子孙,太宗即位后,为之定策立仪制。耶律楚材不仅精通汉文化,还深解义趣,他的茶诗--《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中的一首诗写道: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仍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整诗清新脱俗,不仅用典准确生动,还表现出诗人极高的茶道品味和意趣。耶律楚材还有一段诗句在后世广为引用--“一曲离骚一碗茶”。这句诗出自《夜坐弹离骚》,相信当时精研品香、拂琴、治茶的耶律楚材已俱得茶中三昧了。

  元代还有一位后世颇多针砭的文人赵孟,曾以一幅精妙的画作《斗茶图》记录了当时较为流行的街头茗战。该画是茶画中的传神之作,图画中4个茶贩在树荫下随意斗茶。人人身边都备有一套茶具(茶炉、茶壶、茶碗等),轻便的茶担就立于身旁。图中人物或持杯自得,或提壶待点,或屹立注视。图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元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文化传播的民俗情象。(张菁)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