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双杰泛舟“落壶滩”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双杰泛舟“落壶滩” 苏轼不但是文学大师、书法大师,还是品茶大师,对茶道、茶艺、茶叶、茶具都颇有研究,收藏有制壶大师的紫砂“梅桩壶”、“竹节壶”、“莲蓬壶”等十多把。这些茶壶虽均为上品,但都是侧把壶,有外出携带不便之缺憾。苏轼喜游历,茶壶是必

  双杰泛舟“落壶滩”

  苏轼不但是文学大师、书法大师,还是品茶大师,对茶道、茶艺、茶叶、茶具都颇有研究,收藏有制壶大师的紫砂“梅桩壶”、“竹节壶”、“莲蓬壶”等十多把。这些茶壶虽均为上品,但都是侧把壶,有外出携带不便之缺憾。苏轼喜游历,茶壶是必携之物。为此,他自己绘制图纸,托好友蒋子奇(字颖叔,宜兴人。与苏为同榜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同知枢密院等职。住gé湖南岸“颖叔草堂”)请宜兴姜姓制壶师制作了一把上有枯藤拎把的“悬梁壶”(史称“苏壶”、“提苏”、“东坡提梁壶”)。此壶制成后,苏轼爱不释手,成为其随身之物。

  苏轼在武进期间,巧遇有“庐里之约”的同榜进士胡宗愈(字完夫,武进人。曾任宰相职)在乡探亲,并听说蒋子奇奉旨巡察途经在乡。于是,苏、胡相约前往gé湖南岸与子奇叙旧。隔日早上,同宿“半砚草堂”的苏、胡二人登舟启程。不料,上船不久风浪陡起,小舟颠簸晃荡间,站立不稳的苏轼失手将所携提梁壶掉入湖中,急唤停舟打捞,但哪还有壶之影踪。无奈之下,苏轼只能望水兴叹,顿足不断。

  船至“颖叔草堂”入室坐定,子奇见苏轼锁眉无语,询为何因?苏轼长叹一声,起座摘下墙上所悬挂的竹笛一支,吹出“呜、呜、呜、呜、呜”五个同音后,对着子奇苦笑不语。子奇不解其意转询完夫,完夫略思后释曰:“笛之五呜:一呜为‘吾’(指苏轼);二呜为‘胡’(指完夫);三呜为‘湖’(指gé湖);四呜为‘壶’(指提梁壶);五呜为‘无’(指没有了)。”完夫又把失壶的经过叙述了一遍。子奇闻言暗暗叫苦,子瞻兄借壶发挥出此绝对,如何能答(古代文人有惯例,先者若以上对为言,后者必以下对为答)?不禁背沁微汗,脸泛潮红。此时,在一旁沏茶的蒋妻走进厨室,随即传出“锵、锵、锵、锵、锵”五声(敲击铜盆底的声音)。子奇闻之,知是夫人点拨自己,顿悟其击盆之意,转而不无得意地对苏轼曰:“苏兄笛对,拙荆已击盆而答,不知合否?”苏、胡稍思片刻,三杰击掌会意大笑,齐呼“妙哉”!原来五个“锵”音分别是:“蒋”(子奇)、“将”(准备)、“桨”(划船)、“奖”(赏赐付银)、“姜”(制壶师),意思是蒋子奇准备划船,带上银两去请姜姓制壶师重制提梁壶。这正是“笛吹音中苏壶去,锣击声里提梁新”。

  苏轼回到“半砚草堂”后,想起落壶音对之事,甚感有趣,遂将“半砚草堂”前湖边停舟处命名为“落壶滩”。据传在随后各朝陆续出现了仿制的“东坡提梁壶”。民国初,香港拍卖会上拍出一把据称是在gé湖“落壶滩”所得的“东坡提梁壶”,落槌价高达十万大洋。(谢达茂)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