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贵州湄潭:茶产业强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贵州湄潭:茶产业强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湄潭新农村 湄潭茶海 在贵州省湄潭县的农村,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崭新黔北民居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点缀在绿浪翻滚的茶海里。湄潭县的新农村建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该县长期坚持

贵州湄潭:茶产业强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贵州湄潭:茶产业强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湄潭新农村
 
贵州湄潭:茶产业强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湄潭茶海 

  在贵州省湄潭县的农村,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崭新黔北民居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点缀在绿浪翻滚的茶海里。湄潭县的新农村建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该县长期坚持不懈抓好茶叶产业的发展。

  老茶区焕发新活力

  湄潭县地处黔北丘陵地带,这里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茶叶。1939年,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许多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商企业都迁往大西南。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试验所和中国茶叶总公司的40余名国内外知名的茶叶、土壤等专家也来到湄潭,筹建中国现代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机构--中央实验茶场。浙江大学迁到湄潭后与中央实验茶场共同组建贵州省立实用职业学校,为贵州和湄潭培养了大批茶叶技术人才,使湄潭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一度成为中国现代茶叶的科研和种植推广中心之一,并由此奠定了湄潭在中国现代茶业和贵州当代茶业的地位。中央实验茶场后分离为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湄潭因茶而闻名,也因茶而发展。2001年,湄潭成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08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特色产茶县”称号。

  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为了将茶产业做大做强,湄潭县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新产品、引进新设备、掌握新工艺,加大对茶叶精深加工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高茶叶综合效益。为了使茶园建设标准化,该县建设了“核桃坝现代茶园示范园区”,引导茶农建设标准化茶园。在湄潭县食品工业园区里,过去没用的茶籽被加工为茶籽油;过去用来做肥料的老茶叶、茶杆被用来提炼茶多酚,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延长了茶产业链条,提高了经济效益。

  多年的发展,湄潭县的茶园总面积已达33万亩,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9个,人均1亩茶园的专业乡镇5个。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大户32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茶产业涉及6万多户茶农近3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0%以上。

  在做大茶园面积的同时,湄潭县持之以恒地打造知名品牌。为了规范对名茶“湄潭翠芽”的管理,该县制定了《湄潭翠芽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品牌行为。多年努力,“湄潭翠芽”已经在“中茶杯”等名茶评比及大型茶博会中荣获了72个大奖,为“贵州三大名茶”之一。据权威机构评估,“湄潭翠芽”的品牌价值近8亿元。

  此外,湄潭县还大力支持盛兴茶业公司和黔茗茶业公司全力打造“遵义红”和“贵州针”两个公用品牌和兰馨茶业“兰馨”企业品牌,争创1-2个国家驰名商标。

  强力推进茶文化茶旅游建设

  为了使茶乡更具魅力,湄潭县积极探索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变的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以环保为依托,以茶农增收和幸福指数增长为目标,努力打造茶旅一体化,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子。把茶产业的发展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茶园和茶叶采摘、加工开发为旅游景点:投资8亿元建设的“中国茶城”;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设的“天下第一茶壶”入选吉尼斯纪录;建设和完善“三百里茶桂长廊”配套设施,全力打造“中国最美村庄”。每年县里都要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省内外游客到茶乡旅游,不仅宣传了茶乡,也拓宽了茶农增收致富的渠道。

  茶产业的发展,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万元,物质文化生活稳步提高,并对湄潭县的新农村建设起到强力的推动作用。(华时政 唐来祥)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