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茶文化:茶兴于唐,盛于宋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历史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一、茶的起源 我国是茶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 最早出现关于茶的记载是在《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朝的茶圣

一、茶的起源 

      我国是茶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

最早出现关于茶的记载是在《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朝的茶圣陆羽在著作《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二、茶的兴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乱,使人们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处于割据混战的时代,人们更加渴望安定。到了唐朝时期,经过贞观之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空前发展的强大帝国。社会的稳定为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盛唐时,由于佛教符合统治者利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社会稳定,于是统治阶级鼓励佛教发展,佛教兴盛,国家大肆兴建寺庙,僧人数量急剧增多,禅宗迅速普及。同时,由于佛教禅宗允许僧人饮茶,人们也加以仿效,从而加快了饮茶的普及,社会逐渐形成了饮茶的风气。

由于茶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茶叶的供应量也随之增多,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渐增加,品种越来越丰富,导致饮茶文化不断发展,茶在唐朝时期日渐兴盛。 

      到中唐时期,随着茶叶贸易的不断发展,茶马古道的发展繁荣,茶叶贸易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成为大宗贸易,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安史之乱后,由于国库拮据,公元782年,唐朝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征收茶税。也表明茶叶贸易在唐朝的空前发展。

    唐中期以后,由于茶产业的飞速发展,饮茶风气的形成,社会上对茶叶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以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为代表,一系列茶叶专著陆续问世,使茶成为全国性经济的同时,饮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风尚。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鸿渐(陆羽字鸿渐) 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于是茶道大行。”这就说明在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和倡导下,饮茶之风大盛,“茶道大行”。

在茶圣陆羽及其著作《茶经》影响下,唐朝饮茶文化不断发展,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烹煮变为煎饮,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茶经》中前所未有地详细提出煮茶饮茶所用到的配套茶具,又称“二十四器”。唐朝茶叶主要是以蒸青茶为主,多为饼茶,唐代制茶工艺尤蒸青工艺已具有一定水平。

 

三、茶的兴盛

     宋代城市商业经济高度繁荣。茶叶贸易也不断发展。较之唐代,宋代茶叶的种植面积、产量、制作水平都有相当大的提高。饮茶之风更为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同时茶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自宋代开始,“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梦梁录》)茶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为了评比茶质的优劣和点茶技艺的高低宋代盛行“斗茶”。斗茶先要烹好茶,由此逐渐提升为点茶技艺,斗茶与点茶的相互促进,开创了“龙凤盛世”的茶饮新局面,促进了当时制茶技艺的提高和饮茶方式的完善。 

      茶与文化的融合,在宋代特别突出,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咏茶诗歌。宋代的画家们也绘了许多反映茶事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清明上河图》反映当时首都汴京临河的茶馆景象,宋徽宗赵佶反映斗茶场面的《文会图》。

     宋朝茶叶生产发展一个特点是这一时期茶叶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的转变。唐时虽有炒青和蒸青,但基本上是和六朝以前的旧俗一样,主要生产团茶、饼茶,北宋虽然也以生产团饼为主的紧压茶类,而且有些地方,如建安贡茶在技术上日趋精湛,不断创新,还把中国古代团茶饼茶的生产和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是宋朝团饼茶制作虽精,可是工艺繁琐,煮饮也比较费事。在饮茶日益普及,特别是更多的劳动人民加入饮茶行列的情况下,原先的传统生产格局开始发生了一些变革。当时的淮南、荆湖、湖北和江南一带,已大量出产散茶,特别是宜兴长兴一带的阳羡茶,自罢贡以后就开始生产散茶。宋朝基本上处于中国茶类生产由团茶向散茶过渡的时期,这一转变涉及到茶文化的许多方面。中国上古传统的制茶工艺和烹饮习惯,正是由宋开始的转制。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