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陈杰:“崇绿派”PK“普洱派”,茶类的价值何在?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资讯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中国普洱茶网讯:某生物实验室,近年来,品茶之风日盛,并迅速形成两派。一派以推崇绿茶为主,号称“崇绿派”;另一派则以普洱为主,号称“普洱派”。 中国普洱茶网讯:某生物实验室,近年来,品茶之风日盛,并迅速形成两派。一派以推崇绿茶为主,号称崇绿派;
中国普洱茶网讯:某生物实验室,近年来,品茶之风日盛,并迅速形成两派。一派以推崇绿茶为主,号称“崇绿派”;另一派则以普洱为主,号称“普洱派”。

陈杰:“崇绿派”PK“普洱派”,茶类的价值何在?
  中国普洱茶网讯:某生物实验室,近年来,品茶之风日盛,并迅速形成两派。一派以推崇绿茶为主,号称“崇绿派”;另一派则以普洱为主,号称“普洱派”。两派人马经常在闲暇之余,就绿茶与普洱茶孰优孰劣,争得面紅耳赤,几乎是水火不容。
 
  此事被实验室主任陈某得知,此君虽已五十出头,却也是一个好事之徒,遇有此等机会,岂有不参与之理?他立刻放下平日里的儒雅,高调入场——召集两派人马,出了一道命题,令两派人马各选五人参与角逐。
 
  命题:
 
  让喝十年绿茶的人改喝普洱;
 
  让喝十年普洱的人改喝绿茶。
 
  看哪一个结论成立!
 
  具体操作:分三阶段完成,每个阶段为一个月。
 
  第一阶段:第一个月,换位品茶
 
  让普洱组强行改喝绿茶,绿茶组强行改喝普洱;这叫换位品茶,目的就是要规避情感因素及旧有的品茶习惯对实验过程的干扰;它有点酷似中国古代的包办婚姻,先结婚后恋爱,至于以后能否真正成为“恋人”,那还要看以后的结果。至于茶叶嘛,自然由实验室提供了。
 
  第二阶段:第二个月,仍然是强制换位品茶
 
  与第一阶段稍有不同的是茶叶提供者的改变,因为第一阶段茶叶提供者为实验室,而实验室提供的茶叶未必是最好的茶品。为了公平起见,第二阶段的茶叶由参与实验的两组,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茶叶提供给对方,以获得更真实的品茶效果。让绿茶组提供他们认为好的绿茶给普洱茶组品尝,普洱组提供他们认为好的普洱茶给绿茶组品尝,但各组仍然不准品饮自己的茶品;这叫以示公平,避免实验室提供的茶品达不到参赛要求。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更重要的是要给这两组提供一次交流的机会。你想啊,我给你提供我平时最喜欢喝的好茶,你总得听听我为什么推崇它的理由吧。——这不就是交流嘛?
 
  第三阶段:第三个月,前半个月为禁茶期,后半个月为自由品茶
 
  前半个月为什么要禁茶?目的有两个:
 
  一是清理体内某类茶叶化学成份的积累,减少“抗药性”,避免味觉“遁化”;
 
  二是观察停茶期间人体生理反映,找出人体对茶叶的依赖度。
 
  后半个月,品茶解禁,解禁后的品茶——对茶类的选择没有限定,可自由选择,允许喝自己喜欢的茶。这个阶段是本次的实验结果显示期,也是命题可以给予初步结论的阶段,是本次实验最关键环节。
 
  过程要求:
 
  1、允许化验,允许讨论(但不要争执);
 
  2、对每天品茶要做好记录,尤其是自身出现的生理及情绪上的反应;
 
  3、换位论证,每个人最少找出对方茶叶三个或三个以上优点,证明对方观点的正确。同时,还要找出自己茶类三个或三个以上缺点。
 
  为什么这样做——原因有两个:
 
  一是克服主观性。因为人的主观性容易造成情感的倾向性和排它性,自然会出现对某件事情的盲目推崇与否定,而这种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判断也必定缺乏科学依据,古人打仗都讲究个“知己知彼”,你连对方都不了解,怎能贸然否定对方呢?因此证明对方正确。目的是要克服主观,力争客观。
 
  二是提倡数据的反复论证。只要化学分析方法正确,其结论必然也是正确的,而且化学分析的过程必需是一个公开的过程,必需具备可重复性,不能出现一个人一个结果。
 
  4、所有参与人员吃住在实验室的集体宿舍,其宿舍里的茶及实验室的茶全部为参加实验的茶类,不准私自藏茶。确保实验的公正性与真实性。
 
  很快,在稍做准备之后,实验开始了。
 
  平静的实验室顿时比以往热闹了许多,虽然参加实验的人只有十人,但更多的人因为这场“实验”,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因为倾向某一组,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甚至为某个茶的某一项化学成份含量多少的检测,竞牵动了整个实验室的人员的参与。
 
  此时的陈主任则默默地躲藏一角,他注意到,在进入第一阶段实验后,普洱茶组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障碍地换位品茶,用他们的话讲:他们最早都是喝绿茶起家的,对喝绿茶轻车熟路。倒是绿茶组难办了:挑选出的五个绿茶组人选,过去一个也没有喝过普洱茶的经历。因此他们在进入第一阶段后,面对普洱茶无论如何也喝不下去。用他们的话说:草根子味、霉味,一点清香都没有,难以下咽,有两个人在喝茶时,竞作出夸张式的动作,一手捏住鼻子,一手将普洱茶灌入口中,如同吃药一般。引来周围人哄堂大笑。但这种窘况在半月后得以改变。绿茶组开始慢慢接受普洱茶了。
 
  但这期间仍有争论。比如针对普洱茶“洗茶”之说,普洱茶组认为不能叫“洗茶”,而应称为“润茶”;绿茶组则强烈反对,认为就应当叫“洗茶”,因为太脏,不洗怎么喝?绿茶之所以不洗茶,是绿茶干净。争论一出,又势同水火。
 
  陈主任再次出面,他提议不再词汇上下功夫,而是按照实验的要求对参赛的茶逐一进行检测,再作评价。半月后,结果出来,参与实验的两组茶,其大肠杆菌和致病菌群及菌落数等卫生指标均未超标,但普洱茶杂质明显高于绿茶。
 
  结论为普洱茶的品饮过程中应当“洗茶”,或者说普洱茶“洗茶”之说不错。但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虽然绿茶的杂质低于普洱茶,但也是有杂质的,从严格的品饮角度,或饮用卫生角度,也是需要“洗一下”才能喝的。
 
  这个结果倒让绿茶组大吃一惊。他们随后又发现,普洱茶经过“洗茶”后,对以后的品饮价值没有太大的破坏,因为普洱茶最有价值的营养物质是在冲泡第四次之后开始缓慢浸出,这也是民间品饮普洱茶特别喜欢第四泡至第七泡的原因;但绿茶则不同,第一泡的水浸出物最浓,营养成份最多,以后则迅速减少,到第四泡后,基本就失去了品饮的价值,这也就是绿茶不耐泡的原因。基于这一点,绿茶也需要“洗”,但问题来了,如果绿茶要洗,那大量的“营养物”也会被洗去!
 
  实验一出,所有人黙然,大家不再细抠字眼。或许是因为这个专项检测使他们明白,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两种茶都需要“洗一下”才能品饮,于是不再争论。
 
  进入第二阶段,绿茶组倒显得顺利了许多,这时他们一边品饮着由普洱茶组提供的好普洱,一边认真地倾听普洱茶的“故事”及品饮要领,什么“勐海味”“下关味”,什么“同庆号”“宋聘号”,细品各类普洱茶的风韵,渐入角色。
 
  有一俗称“绿茶青年”的年轻研究生,竞在二个月内,其品饮普洱茶的水平,让普洱组的人也对其刮目相看,他对普洱茶中存在的一类“勐海味”的解说,让周围很多偏向于普洱茶的人都向他请教,俨然一位“老普洱”。此时的实验室原先径谓分明的“绿茶派”和“普洱派”也出现了少有的茶品串连,绿茶派不再排斥普洱,普洱派也对绿茶派提供的好绿茶也是赞不绝口,共同讨论茶叶问题成了实验室新的一景。绿茶派与普洱派原先径渭分明的界线变得模糊起来。
 
  但是,第二阶段的实验也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即普洱组的进展不太顺利。他们频频换茶,明显暴露出一种焦躁情绪,似乎没有哪一种绿茶把他们留住,特别是当看到绿茶组的人在仔细品饮他们提供的“好普洱”时,那种渴盼的目光令很多没有参与到此次实验的普洱派感到庆幸。
 
  这种中断品普洱的过程并没有洗去原有普洱的痕迹,倒像久别的恋人,盼望着早日的归期。
 
  第三阶段的头半个月,为禁茶期,所有参与者只能喝矿泉水戓白开水。这似乎对两组人都是一种煎熬。这时的陈主任则频频“亮相”在他们中间,他的高调出现一是怕有人违规,二是指导他们利用这段时间整理前二个月的笔记和思路,并近距离地观察他们“断茶”后所出现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好在这个阶段很快过去。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解禁期到了,自由品茶期开始了!
 
  最后的半个月实验期是最为快乐的时期。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和没有参与实验的人一下融为一体,绿茶派与普洱派也融合到一起,品尝着各自喜好的茶品,不再互相指责,不再争个你我高低。
 
  实验结果:
 
  ●参加实验的绿茶组,有三人成为新的“普洱迷”,一人嘴上坚持绿茶,但一听说谁有好的普洱茶,也是趋之若鹜,只剩一位,是坚定的绿茶派,仍然坚称“绿茶第一”。结果是绿茶组有三分之二的人“叛逃”。
 
  ●普洱组则表现的相对稳定,没有一人转变原有立场。所不同的是,他们现在也不拒绝绿茶,尤其是品质好的好茶,但普洱茶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只不过比过去更趋向理性。
 
  最后,按照实验的要求,绿茶组与普洱茶组分别交出了他们的报告;
 
  绿茶组的报告——关于绿茶三个不足及普洱茶三个优点(摘要)
 
  1、绿茶三个不足:
 
  A、水浸出物少。以绿茶中所含蛋白质为例,其占干物质25%--30%,但却
 
  以难溶于水的谷蛋白为主体成分,真正溶于水的蛋白质含量仅为1%--2%之间;绿茶不耐泡的原因,就在于它溶于水的物质太少;
 
  B、农药、重金属超标严重。接照欧盟检测目录及日本的特别列表所含项目
 
  检测,能够达标的绿茶极少;
 
  C、寒性大,很多物质不被胃肠吸收,多饮可能对胃及肾功能造成损伤。
 
  2、普洱茶三个优点:
 
  A、普洱茶是各类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最高的茶系。这是本次“竞赛”绿茶组通过实验分析获得的最新成果,在没参加本次“竞赛”前,很多人认为绿茶是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最高的茶系,通过化验比对,才发现云南普洱茶才是各类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最高的茶系;以茶叶中所含儿茶素为例,云南大叶茶系中的儿茶素含量(241.11mg/g),远高于福建茶系(212.138mg/g)和江浙小叶种茶系(213.123mg/g),其EGCG含量也以云南大叶茶系为最高(126.230mg/g),而云南大叶茶系中,儿茶素总量和-EGCG含量又以普洱大叶茶为最高。因此,云南普洱大叶茶不仅是提取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最佳原料,同时也为普洱茶具有“抗癌说”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物质基础;因为茶叶的“抗癌”作用基本源于儿茶素中所含的EGCG的药用机理;
 
  B、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衍生物及转化物质,不仅促成水浸出多(传统说法的耐泡),而且很多物质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以茶色素为例,儿茶素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普洱茶独有的发酵方式)首先被氧化成邻醌,由于邻醌的不稳定性,又极易造成非酶性次级氧化,形成一系列复杂的有色物质,即茶色素。接照现代血液流变学的方法研究证实:茶色素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药用机理及疗效。这是因为茶色素中所含的茶黄素性质极为活泼,极易发生氧化作用而形成茶红素类,而所含茶红素中又以儿茶素为主要前导物的低聚体亦含有较多酚性羟基,极易继续氧化而形成高聚合的茶红素类。这种高聚合茶红素类可通过改善红细胞变形性,调整红细胞的聚集及血小板的黏附性,降低血浆黏度,保障组织血液和氧的供应,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C、寒性小,性温和,消食快,解油腻,醒酒第一。经过发酵后的好普洱茶,极易为人体吸收,只要是不过度饮用,不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而且饭后一小时饮用,对解油腻和消食功效显著。醒酒的效果也十分突出。
 
  普洱组的报告----------关于普洱茶三个不足和绿茶三个优点(摘要)
 
  1、普洱茶三个不足:
 
  A、茶叶中杂质较多形成“脏”的感官效果。由于普洱茶在初制之前必须“晒青”,加上后续加工场地卫生条件较差,空气中的尘土及杂物混入茶叶中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洗茶”便成为品饮之前的无奈之举。
 
  B、个别有害微生物及砷超标严重。由于普洱茶在后发酵中,茶叶的还原总糖含量较高,造成空气中游动的螨虫侵入并滋生。同时,普洱熟茶中存在砷超标问题,尤以小厂生产的熟普较为严重。很多人在品饮“熟普”时会产生“发热”“上火”的症状,其时就是重金属砷轻度中毒所致。
 
  C、普洱茶业界对普洱茶的解说重修辞、轻科学,概念混乱。普洱茶存在诸多的药理机能,但需要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实验的手段去一步步的验证。目前,普洱茶界专家众多,而很多“专家”甚至连简单的化学符号都搞不清楚,本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信条,到处兜售所谓普洱茶“治百病”的“科学发现”,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形成普洱茶界一大“奇观”。因此概念混乱现象比较严重。
 
  2、绿茶三个优点:
 
  A、芳香类物质较普洱茶丰富,提神效果优于普洱茶。过去,很多人认为绿茶的提神功效是茶叶所含的咖啡碱所致。但是,由于绿茶在加工中采取高温杀青和炒干方法,促使很大一部分咖啡碱在加工过程逸出而失去,因此真正起提神效果的责任便落在绿茶中存在的诸多芳香类物质上,它通过嗅觉系统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精神振奋,睡意消失,疲乏减轻。这就是为什么闻一下新泡出的绿茶的“清香”,都会沁人心扉、清爽心宁的原因。
 
  B、极具观赏性,符合审美需求。
 
  C、口感“鲜爽”,原汁原味。如果说普洱茶是等待的艺术,是丑小鸦向白天鹅的转变;那么,绿茶则是自然天成,更偏重于“村姑”原始乡野的风韵。品绿茶的同时也能嗅到乡村特有的芳香。
 
  陈主任将这些观点在总结会上公布,却没有宣布双方输赢结果,他解释到:这个命题的设立,只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更多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解决彼此之间关于茶叶的争论,并不是要真正探求绿茶与普洱茶孰优孰劣。用实验的方式找出不同茶类存在的价值。虽然大家已经提供了绿茶与普洱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但有些观点因为实验时间的不足(毕竟才三个月)仍然缺乏更详尽的化学分析作为依据。因此,就这个层面而言,本次宣布的实验结果并不意味实验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大家可以顺着这些问题,继续进行实验分析,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陈主任的总结,使得这场“绿普”大战,变成了没有输赢的结果。虽然这一“结论”让很多人颇感意外,但他们在历时三个月的“磨练”中变得平和了许多,随即又都接受了这一结果。
来源:茶业复兴
文/ 陈杰,现代茶膏行业的第一人,从事近三十年的微生物研究工作,曾任美国凯耐特生物制药研究员。

文章标签:

陈杰 崇绿派 普洱派 茶类 价值 何在 中国 普洱茶 网讯 全发酵茶 祁门香 东江楚云仙红茶 英红 川红 苏红 泉城绿 泉城红 越红 滇红 竹叶青茶好吗 普洱茶功效 小沱茶 苦荞茶品牌 云雾毛尖 红水乌龙 书剑 保山市普洱茶 七月果 小青柑功效 泡普洱茶 野生茶 普洱熟茶砖 安化千两茶 养胃的茶 蒙顶茶 前峰雪莲 陈年普洱茶 洞顶乌龙 祁红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