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普洱茶的考察报告:易武、曼腊乡古茶山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历史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摘要〗 应勐腊县政府邀请,在省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师程的带领下,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王平盛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教授、昆明市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何仕华高级工程师及勐腊县副县长刘小龙研究员及有关部门组成易武 应勐腊县政府邀请,在省政协文史委主
〖摘要〗应勐腊县政府邀请,在省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师程的带领下,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王平盛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教授、昆明市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何仕华高级工程师及勐腊县副县长刘小龙研究员及有关部门组成易武

应勐腊县政府邀请,在省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师程的带领下,由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王平盛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教授、昆明市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何仕华高级工程师及勐腊县副县长刘小龙研究员及有关部门组成易武、曼腊古茶山考察组,在考察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县政协、各委办局领导及易武乡、曼腊乡党委、政府、人大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对易武、曼腊乡古茶山的考察任务。通过2004年4月20—22日三天的时间,重点考察了易武乡同庆河大茶树、高山村古茶园、曼落村落水洞大茶树和曼腊乡丁家村古茶园,已基本摸清了两乡古茶山的分布情况、茶树类型、茶叶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茶叶生产历史及现状
易武、曼腊乡位于勐腊县城东北部,地处北纬21?觷51′—22?觷24′,东经101?觷21′—101?觷38′,东面与老挝交界,南、西、北三面分别与勐腊县瑶区、象明二个乡镇毗邻,江城至景洪公路由北向南把易武、曼腊乡与内地紧密相连,距勐腊县城不足120公里。易武、曼腊两乡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境内最高海拔2023米(黑水梁子为西双版纳州第二高峰),最低海拔630米,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低纬、多雨、湿润、静风、终年温暖之特点,年平均气温17.2℃,年积温7500℃,年平均降雨量1500—1900mm,空气相对湿度89%。土壤为微酸性的红壤、赤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结构良好、保水保肥性好,PH值在5.0—6.0之间,境内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切割深,生态条件极好,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易武、曼腊是我省古老茶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和丰富的茶文化,是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中心,是易武、曼撒、曼庄、倚邦、革登及攸乐称古六大茶山,其中易武茶山就包括易武乡政府所在地易武老镇的易田、曼洛村民委员会辖区,曼撒茶山位处今曼腊乡曼洒村。早在南宋时期,易武、曼腊就成为了“普洱茶”的故乡,《云南经济滇茶概述》一书中记载:“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茶山、曼撒茶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今勐海)为胜,年产茶约200吨。”清朝乾隆(1736年)前已有汉族在易武制团茶,乾隆年间(1736—1795年),云南石屏一带的汉族人纷纷迁居易武大种茶树,同治年间(1862—1874年)茶叶产量大增,到光绪年间(1877年)仅易武制茶达250多吨。据史书记载,1930年镇越县政府从勐腊移至易武街,直至解放。易武盛产茶叶,是明清时代滇南六大茶山分布地之一,所产茶叶在六大茶山中位居榜首。因此,在乾隆年间,易武曾商贾云集,繁华一时。如今,仍可见茶马古道、茶案碑碑文、关帝庙等碑碣、遗址。茶叶产品主要是七子饼茶又称元宝茶、圆茶;系用优质易武晒青茶经过加工定型做成饼状,七饼为一垛用竹笋叶包装,因此而得名,这七子饼茶不仅易于保管和运输,而且还有陈香,商家购买后会增值,除了饮用外还具有收藏价值。清朝末民国初期,易武茶(含曼腊)每年外销300多吨,那时易武街名振海内外的大茶号就有10多家,如:同庆号、福元昌、同兴号、同昌号、乾利贞等,90多年前易武的同庆号、乾利贞等大茶号就在香港、泰国、越南建有商号,至今在台湾、香港还有人珍藏着易武老茶号的七子饼茶,存期在七、八十年的比黄金价还高,是能喝的“古董”。
至2003年底,易武全乡拥有茶园面积8047亩,其中老式茶园5947亩,年产干茶70余吨;新式条植茶园2100亩,年产干茶180余吨;年产干茶总产250多吨,其中各种散茶150多吨,易武七子饼茶100吨。曼腊全乡拥有茶园面积4000亩,其中老式茶园1000亩,新式条植茶园2900亩,年总产干茶47吨。老式茶园年平均亩产不足15kg,总茶园年平均亩产不足30kg;目前,易武、曼腊生产七子饼茶的个体作坊30多家,但都存在着生产规模小、卫生条件差、精品少的共性,基本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易武、曼腊茶大部分以散茶形式被外来客商低价收购,茶农收入减少、财税损失,茶产业在停滞不前的低谷中徘徊,这与弛名中外的普洱茶乡是极不相称的。
二、古茶树分布及类型
通过对落水洞、同庆河、刮风寨、河头寨、杨家旧寨的实地考察,这几处都生长着大茶树,树干茎围有140cm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而且分布有一定密度,据调查有30—50株/亩不等,四周大大小小都分布有茶树,向当地群众了解到,只要进到山里都有茶树。我们在调查途中也都实际看到,进一步验证了“山山都有茶”,也就是说易武、曼腊乡全境都分布有茶树。
经我们初步判断,所发现的大茶树都属云南大叶种(学名阿萨姆种),易武、曼腊茶种群体较纯,从叶型可初步分为长叶型、椭圆型两种;从茶芽可分为红梗绿芽、绿梗绿芽两种。对易武茶树地方品种可称为易武长叶茶、易武园叶茶、易武绿梗绿芽茶和易武红梗绿芽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古茶树乱砍。如刮风寨几十株10多米高的茶树被砍掉(有的说是拿去制琴)。
2.对古茶园中的植被乱砍,破坏了古茶园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遭受破坏,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3.采摘不合理,抹光头,甚至折枝采茶,影响茶树树势,以致茶树衰弱导致死亡。
4.茶叶加工规模小,小作坊(小家庭)生产,各打各的号牌,形不成规模,不利于茶业的做大做强。
5.茶叶加工不卫生,缺乏正规厂房,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亟待改进。
四、几点建议
1.要恢复易武茶文化古镇,打造易武名镇,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我们易武茶文化所占优势,一是千亩、万亩古茶园、高大的古茶树(如落水洞大茶树)优势;二是古茶与古道,现存的古道遗迹、老房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三是元宝茶(现称七子饼茶)的传统生产工艺;四是昆曼国际大通道,交通便利,缩短了与国际间的距离。围绕茶这个中心,恢复茶馆茶室,生产易武特产易武风吹豆豉、清酱、多民族服饰,结合易武优越的生态、凉爽的气候,有历史意义的白云石洞,开展生态旅游、茶文化旅游。
2.要成立有副县长、副乡长主管的古茶树保护的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对古茶树的管理。因为古茶树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是云南普洱茶原产地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古茶树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有关专家已建议对古茶树进行保护并申报世界遗产。
3.建议由县人大制定古茶树、古茶园保护条例,从法的角度对古茶树实施保护,在保护条例未出台前,制定乡规民约开展保护。
4.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不能过度采摘,古茶树技术管理,只能清除杂草,不能砍树,结合现代茶叶先进技术的应用,以维护原有的生态。
5.在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多功能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和经济结构合理的生态普洱茶区,开发生产优质高效的生态普洱茶,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安全健康普洱茶的需求,增强易武普洱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茶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茶业和茶区的可持续发展。如在按计划发展的新式条植茶园中,加强茶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传统茶叶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改造,结合现有的高新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新型普洱茶生态茶园技术体系;加大力度运用效果好的新型生物杀虫剂、杀菌剂,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运用高效生物肥料;运用高抗病虫、抗旱、抗寒、耐脊的大叶茶树良种,在避免化肥、化学制剂、化学农药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提高茶园的产量和茶叶品质。
6.多渠道筹集资金,引进企业建厂,进行规模化生产七子饼茶,从工艺上保证七子饼茶的质量,规模化生产才能做大做强易武的茶产业,才能打造易武的品牌、名牌,易武的七子饼茶也才能真正打出东南亚。
7.相关部门应制定出一个长远的目标,如把古茶山建设成为科研基地、茶文化旅游基地、古茶园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普洱茶古茶山博物馆等,再造易武茶叶名镇。
8.加强对六大茶山的宣传。

参加调查的专家:李师程 王平盛 陈进 张芳赐 何仕华 刘小龙等

 

文章标签:

普洱茶 考察报告 易武 曼腊乡 茶山 摘要 应勐 县政府 全发酵茶 祁门香 东江楚云仙红茶 英红 川红 苏红 泉城绿 泉城红 越红 滇红 云南普洱茶十大品牌 大红袍属于哪类茶 吴裕泰茶叶价格 喝什么茶排毒养颜 茶叶节 一品堂 勿忘我花茶的功效 余姚瀑布茶 普洱红茶 关山云雾 花草茶市场 云茶 普洱茶生茶熟茶 都匀毛尖是什么茶 普洱茶油贴 冲茶步骤 茶道精神 天尊贡芽 普陀佛茶 白马毛尖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