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自治县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见闻
什么是有机茶?就是在自然环境优良无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培育,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中都不受任何化学品污染,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和产地国等有机标准并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产品。近几年来,有机茶备受企业的关注和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企业来讲,生产和销售有机茶,能赚取更多的外汇;对于消费者而言,喝有机茶是健康、安全的保证。双江是勐库大叶茶的故乡,茶叶产业发展,茶农增收,茶叶企业增效,是当地党委、政府的追求。实践证明,发展有机茶既为传统支柱产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6月4日至5日,由国际商品共同基金(CFC)、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组成的专家组深入双江自治县,通过看茶园、访茶农、听汇报,对该县“CFC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予以验收。记者在全程参与这次活动时,为这些国际专家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也为双江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CFC”是国际商品共同基金组织的英文缩写,2005年以来,该组织的“CFC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仅在中国和印度实施。目前,CFC在中国有4块示范基地,示范生产绿茶、乌龙茶、红茶和普洱茶。双江县勐库镇亥公村有机茶示基地生产红茶和普洱茶,是CFC在云南唯一的示范基地。2007年5月,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指定,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亥公村承担CFC110亩有机茶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并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管理模式进行运作。
时逢盛夏,亥公有机茶园身披绿装等待专家的检阅。在整齐划一的茶垄周围和间隙,生长旺盛的两种植物引起专家们的注意。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秘书长KaisonChang先生问道:“这是什么?”随同人员说,离茶叶远一点种的是皇竹草,茶园里间种的是苦荞;皇竹草用来养牛,产生的牛粪发酵后给茶叶追肥;苦荞长高后割在茶树下,用土埋起来做绿肥。KaisonChang先生听后满意地点头说:“OK!”
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戎玉娇向验收专家介绍,亥公有机茶示范基地的最大特色是在茶园内成功推行种植(皇竹草等饲草)、养殖(养牛)相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和绿肥(苦荞、豆类等矮杆作物)选种、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有效尝试。FAO项目经理JanetChang女士接过话说:“这种方式我赞同,不仅解决了茶叶的有机肥供给,还推动了循环农业发展。如果周边的茶农都推广这种做法,应该是很好的事情。”
事实上,亥公有机茶示范基地的经验已经在周围村寨起到了带动作用。距离亥公有机茶园近3公里的东来村民小组村民朱玉云家有8亩茶叶,全部按有机标准进行管理,今年他家春茶收入达8000多元。朱玉云面对国际专家的提问开始有些紧张,但他很快就适应了。
印度茶叶研究会秘书长、印度CFC项目协调人Chaudhuri问道:“我看到你们的茶叶长势并不算好,你为什么不尝试施用化肥,提高产量?”朱玉云说:“我们村在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指导下,成立了有机茶产业协会。协会成员已经形成共识,不用化肥、农药,要用农家肥和绿肥,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今年春茶,公司给我们的鲜叶订单收购价是每公斤7至8元,比常规茶叶价高出了一倍多。”
负责茶叶基地建设的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万升补充说,为了确保有机茶基地建设符合国际有机认证标准,公司特推出了“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通过发挥“有机茶产业协会”作用,农民对有机茶管理标准的认识逐渐提高,大家相互监督、规范生产、严谨管理;收购期间,公司实行严格检测,确保6个基地10803亩有机茶园都能产出好的有机茶原料。公司在加工、运输、贮藏、销售有机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和国内有机标准,使勐库普洱茶、红茶成为好产品。从销售有机茶产品效益上看,2008年公司实现利润2040万元,2009年实现利润2718万元,2010年实现利润2955万元,今年预计可实现利润3233万元,有机茶销售收入总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另外,公司对有机茶鲜叶收购价比常规茶要高出50%左右,因此种植有机茶的茶农销售收入增加也特别明显。一句话,我们发展有机茶的目标就是“好原料→好产品→好效益。”
来到马鹿林有机茶示范基地时,正值烈日当空。大家时而寻问,抑或采集大叶茶标本,有的还拿出数码相机让别人为自己留影。
在马鹿林村有机茶产业协会活动室,协会秘书长王少忠向来宾介绍了管理、生产有机茶情况。他说,马鹿林有机茶园于2007年在老茶园上进行改造,在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指导下,如今已经达到有机标准,农民把生产出来的茶叶直接卖给公司并从中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茶鲜叶平均每公斤卖得8元钱,这是村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王少忠说,马鹿林村有121户农户其中45户盖起了小洋楼,10多户人家有了小汽车,马鹿林已经由过去的烂泥村变为现在的新农村。
听了王少忠的介绍,IFOAM项目执行官FlaviaCastro女士用相机对着墙拍照。她告诉随同的专家,她去过世界许多地方,公司与农户利润共享的做法是第一次见到。特别让她感兴趣的是,马鹿林村有机茶产业协会活动室墙上还挂着IFOAM倡导的“四大原则”,这也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做法。
在佤族村民金赛良家,专家们边喝茶边与主人聊天。金赛良说,2006年以前,他的7亩茶园鲜叶最多卖得每公斤1元钱。自从实行有机管理后,他现在的茶叶鲜叶最高每公斤卖到8元钱,今年仅春茶收入就达到1.5万元。
在随后召开的“CFC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验收暨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发展研讨会”上,CFC项目主管沈念军先生说,双江“CFC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的“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管理模式,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及绿肥选种、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有效尝试,辐射全县10803亩有机茶园建设并带动1500多户茶农致富的经验,值得在周边茶区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