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黝黑的老茶农吴煊海最近忙得很。“村里通知我参加今年的茶博会,还免收场地费,要做好准备,这几天正对一些精制茶作二次烘焙。”他说。
吴煊海的烘焙技术在武夷山天心岩茶村小有名气,在今年村里的斗茶赛上,他做的“水仙”得了银奖。今年刚满60岁的吴煊海茶龄已有47年,作为茶农,把酸甜苦辣都尝了一回,前几十年过得并不轻松,后面这几年日子就像蘸了蜜一样。如今,他一手经营起来的青狮岩茶厂正逐步发展壮大,投资500万元的新厂房即将落成。
整洁、错落有致的天心岩茶村位于武夷山风景度假区到市区的大道旁,吴煊海所在的桂林自然村大多数人家世代延续种茶、做茶,辉煌过,也曾落寞过。吴煊海也不例外。13岁起,他就跟父亲学做茶。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分茶山到户,吴煊海有了自己的茶山。但当时的崇安县只有几家茶厂,茶青由茶叶站统购统销,茶叶采下来卖不了几个钱,茶农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到了1988年,国家允许茶农自己销售茶叶,但要把茶卖出去并不容易。“十几二十年前,武夷山的茶叶还没有什么名气,卖茶全靠一张厚脸皮。”吴煊海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靠着“厚脸皮”在广东潮汕地区卖出12件茶叶,赚回了第一笔2000多元钱。1998年,吴煊海办起青狮岩茶厂。当年武夷山开始申报世遗,他们全家迁到了现在的天心岩茶村。一年后,武夷山申遗成功,吴煊海一家与天心茶村人的生活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武夷山市的一系列动作给他的茶叶生意带了180度的转变。
2005年以来,武夷山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先后组织茶企业到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广州、香港等地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营销推广活动,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武夷山茶叶名声大振。2008年,武夷山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茶博会,老吴第一次走进茶博会,认识了许多朋友和茶商,卖了几万元的茶。
随着“大红袍”的走红,这几年茶青价格不断攀升,每公斤从十几年前的几元钱涨到今年的40元左右,精制茶叶的均价也达到400元上下,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大红袍”火了,吴煊海的茶厂也红火起来,很多年轻人来跟他学做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像我这样受益的茶农在天心岩茶村还有几百户,六成以上的家庭都有小轿车。”老吴高兴地说。
正在吴煊海家串门的隔壁邻居陈木根也深有感触。陈家有五六十亩茶山,这两年开始自制毛茶。前不久,他们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也要向老吴一样办个茶厂。“有了自己的商标和品牌,茶叶会更好卖。”老陈说。(方炜杭 徐树才 金文莲 黄荣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