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批发市场
在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历程中,作为茶叶交易最主要的一个平台,昆明茶城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云茶发展的兴衰,对于茶城来说,它们又同样是普洱茶财富的受益者,它们的发展紧跟普洱茶发展的步伐。经历了2007年的重创,如今业内人士都说得出的、在昆明依然坚挺的茶城是“北金实、南康乐”。
北金实
云南最早的茶叶市场已不可考证,不过云南省茶叶批发市场无疑称得上是最早的专业化大型茶叶交易市场。云南茶叶批发市场隶属于马顺友的云茶集团,建设于2000年8月,不过那时云茶集团还未组建,而马顺友也还只是一个初入“茶市”的商人,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可以算是马顺友第一次接触茶叶生意。
马顺友建茶城出于偶然和朋友喝茶时聊起“云南茶叶市场上没有一家专业的大型茶叶交易平台”,马顺友意识到这是条很好的发财之路,便迅速着手调查市场。当时与全省众多茶叶种植交易户相对应的是,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很少,且很不规范。当时和马顺友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如今云南茶马司的董事长胡皓明。彼时胡皓明和搭档王熙群的昆明台联茶叶公司已经运营了3年。他们深知没有专业化的茶叶市场,云南的普洱茶就难以产业化发展和打造品牌。
共同的目标将马顺友、胡皓明以及多方力量聚集到一起。2000年,云南省第一个专业的大型茶叶批发市场落户昆明北城的金实小区。这是云南省第一家上规模的专业茶叶批发市场,但最初却因为没有足够知名度而迟迟难上轨道。没有商人来市场买茶,马顺友就以市场的名义组织商户去参加全国茶叶博览交易会,并协调运作将茶博会上评选出的“普洱茶王”进行拍卖,成交价高达16.8万/两,成为当时中国茶界史上最高。也就是这一次拍卖,让云南普洱茶在全国扬名。接下来的一年,马顺友趁热打铁,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茶叶界人士承诺,凡到云南茶叶批发市场购茶的人士,市场将免费提供就餐和免费住宿等。在这样密集的推销措施下,云南茶叶批发市场的生意终于好了起来。
现在,马顺友所建的“云南茶叶批发市场”也叫做“云南茶叶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占地80亩、拥有商铺700多间,总投资过亿的大型茶叶销售市场。
在2003年马顺友的茶叶批发市场开始火起来的同时,与马顺友同样来自寻甸县的老乡马开雄也趁热在马顺友市场的对面,建起了雄达茶城。雄达茶城所处的金实小区南门地块原本是雄达商贸公司经营窗帘为主的市场,随着那几年普洱茶消费逐年升温,就转向经营茶叶。两年后,雄达茶城又在此基础上扩建了二期市场,总投资过亿。至此,享誉云南茶城的“北金实南康乐”中的北金实,就基本成形。
市民正在选购普洱茶
南康乐
至于与北金实相对的“南康乐”,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康乐开业的时间要晚于雄达一年,其董事长吴家力当时已经颇有身家,因此和两个小股东一起投下2.4亿的巨款,建起了规模足以与云南茶叶批发市场媲美的康乐茶城。
与北金实的几位老总不同,吴家力不是云南人。1981年,19岁的吴家力带着几百块钱到昆明创业,从自己家乡的特产瓷砖生意做起。吴家力称得上是白手起家,最初靠三轮车自己拉货,没几年,就发展到每天要雇用40几个装卸工的规模。瓷砖给了他第一桶金,之后吴家力也先后投资过不少行业,但似乎都不如瓷砖生意那样赚钱。吴家力至今还与朋友打趣,如果他一直都做瓷砖,现在应该是云南的瓷砖大王了,而且身家要远高过现在。但吴家力不想单一的做瓷砖,而是希望做些创新的、有意义的生意。
在对昆明商业市场的不断了解中,吴家力选中了茶叶市场,那是他第一次尝试做市场,和他一起投资的还有两个股东。
在一些人的概念里市场就是建房收租,但吴家力的副总杨海林所介绍的康乐茶城,却远不止这么简单。一直是云南茶城龙头的康乐,最终目标是将康乐做成一个全国知名的茶叶市场品牌,并且成为百年企业。市场做的就是服务,杨海林说,所以,从建立市场之初,康乐就制订了全行最高的服务标准。
康乐开业之时,昆明市场上已经有了几家茶叶市场。在2007年云茶达到顶峰的时候,杨海林记得云南大小茶城就有十几家。后来随着市场的骤然衰落,一些茶城不见了,还有一些也开始转变经营项目。剩下依然坚持至今而保持坚挺的,就算是北金实和南康乐了。
2007年上半年,整个云茶行业都被炒作出来的兴旺冲昏了头,那时康乐茶城一间47平米的铺面的转让费也水涨船高的到了35万,约等于7年的店铺租金。本来市场铺面受欢迎应该是件好事,但公司却当机立断禁止转让铺子。同样,以康乐200亩的占地面积,本可以设置更多的铺面,但为了保证质量,康乐却始终保持700户,即使在2007年也一样。吴家力说,康乐是市场不是商业地产,不可能一两年就把钱赚完,而且慢慢积累下来的市场品牌同样是无形资产。
所以,到了2007下半年,整个云南的茶城都陷入沉寂的时候,一些商户甚至已经交不起租,康乐便将租金由原本的95元/平米降到了45元/平米。“每年损失就是2800万”,杨海林说,康乐茶城和茶城的商户一起,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吴家力那两年的头发都白了不少。在过去两年,也有人来找公司想拿茶城的一块地转做其他项目,对方出的价钱不错,杨海林都动心了,吴家力却一口回绝了。那时康乐已经得到了许多专业部门的认可,在全国的茶叶行业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吴家力说,这也意味着康乐还身负着云南茶行业的名誉。如果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转型,可能就会有人认为既然康乐都不做了,说明云南茶行业的确不行了。这样影响的不只是茶城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整个云南茶行业的品牌。所以,吴家力不仅没有转型,还疯狂打广告、搞活动、自掏腰包带领商户出外宣传。商户对他的回报是,即使是最低迷的前两年,康乐茶城也没有出现空铺。
虽然是做市场,并不直接参与茶叶交易,但杨海林依然随时关注和研究着云茶的发展。杨海林说,2007年之后,云南就普洱茶遭遇的非议作出解释,正本清源,但作用却不大。反倒是2009年大家都不那么理会普洱茶了,市场就自己开始回暖了,据他不完全统计,2009年康乐茶城的交易量就有2000多吨。张明春说,虚幻的繁荣退去后喝茶的人还在,杨海林说,其实那些真正认真做茶的投资者也还在。
今年的特殊行情让杨海林还不敢过早判断,观察下来,他觉得虽然原料紧张,但事实上终端收货却并不多。他的意见与张明春不约而同,只要那些做茶的老板不炒作,而是借这个机会让2007年后积压的存货重回市场,云茶就能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
杨海林来云南7年,眼看着许多外省茶商来云南收购原料,回去加工成绿茶、红茶再销售。与此同时,守着这么好的茶叶资源的云南茶产品的品牌却一直难成气候。尤其是普洱茶以外的其他茶产品,比如茶籽油、茶饮料。杨海林身在康乐这样一个茶叶交易平台,更希望尽早看到云茶资源向精加工、附加品、衍生物生产等多方向发展,创出品牌,开拓全国市场。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前提是把普洱茶当成一个普通的商品来进行市场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