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云南凤庆香竹箐古茶树初论

发布时间:2025-04-04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历史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摘要〗 摘要:云南凤庆的先民们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中,栽下的香竹箐古茶树,是迄今 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栽培型最粗壮、最古老的大茶树,为研究茶树起源、 栽培、训化、培育良种, 提供了宝 贵的活祖源,在世界地位 摘要:云南凤庆的先民们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中,栽
〖摘要〗 摘要:云南凤庆的先民们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中,栽下的香竹箐古茶树,是迄今 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栽培型最粗壮、最古老的大茶树,为研究茶树起源、 栽培、训化、培育良种, 提供了宝 贵的活“祖源”,在世界地位
   摘要:云南凤庆的先民们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中,栽下的香竹箐古茶树,是迄今 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栽培型最粗壮、最古老的大茶树,为研究茶树起源、 栽培、训化、培育良种, 提供了宝 贵的活“祖源”,在世界地位独有,价值重大,应科学保护,加强利用。

一、凤庆具有古茶树形成、生长优越的客观条件

(一)凤庆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茶树的起源。

   根据古地理学家研究表明:地处 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凤庆的整个县域由于未遭受第四季冰川的侵袭,因而不少古植物能在这里存活下来。起源于第三季早期的山茶植物,在凤庆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滋生、进化、繁殖。中国西南地区最大江河之一的澜沧江,由北至南穿凤庆境内而过近百公里,为这里古茶树的起源繁衍提供了充足的湿地水汽;这一区域经过第四季冰川变化之后,形成了山峦起伏,群山连绵,江河纵横,森林苍莽,存在着非常好的山地逆温,调节了四季气候,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凉同季,四季如春,非常适合茶类植物生长的气候特点;这一区域降水量十分充沛,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400毫米左右,充分满足了茶树生长的雨量需要;这一区域的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总日照时数都在2000多小时以上,非常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积累营养物质的健壮生长;这一区域的土地,土性偏酸,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最利于茶树生长;这些最佳的 条件,构成了最适宜世界茶树植物起源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所以,这一区域内才能生长着丰富的野生型古茶树群落和当今世界上最粗壮、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区域,云南西南部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云南西南部的凤庆县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之一①。

(二)凤庆起源了茶树繁衍了丰富的古茶树群落。

   按照生物进化论的观点,适宜的生态环境起源了茶树,就孕育出丰富的茶树资源。凤庆各乡村的原始森林或次生阔叶林带,至今仍存活着丰富的乔木型野生古茶树群落,就是最好的见证。据初步统计,凤庆野生古茶树群落现有5800亩,主要分布在诗礼乡清华3000亩、郭大寨乡万明山1000亩、三岔河乡柏木1000亩、腰街乡新源600亩、大寺乡平河双龙200亩②。其它存活少量分布的还有:凤山镇和小湾镇之间的大黑龙塘箐,凤山镇和雪山乡之间的大雪山箐,勐佑乡和大寺乡之间的大尖山箐,澜沧江以北鲁史、永新、诗礼、新华等四乡镇的 博刀山、山顶塘、金堂山等山。

   这些野生型古茶树群落中的古茶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载于《中国古茶树》一书中的腰街乡 新源村本山古茶树。本山古茶树属野生大理茶树,树干直径1.15米,民间称这种茶种为“苞红茶”、“本山茶”、“大山茶”。遗憾的是于2000年,本山古茶树枯死了,使当今世界永远的失去了一棵一米以上直径的罕见的野生型古茶树,实在可惜。庆幸的是现还有很多村寨仍存活着很多古茶树;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古茶树》一书中记载的郭大寨乡琼英洞老李寨农业生产合作社生长着一棵,树干直径0.47米,树高7.9米的琼英古茶树;此树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列入我国古茶树保护之一;这棵野生大茶树和新源本大茶树属大理茶种,是凤庆起源茶树中心地带之一茶树种质资源繁衍后代的活见证,对世界研究野生古茶树的起源、自然繁衍、进化等意义重大。

文章标签:

云南 凤庆 香竹 箐古 茶树 初论 摘要 云南 凤庆 先民 全发酵茶 祁门香 东江楚云仙红茶 英红 川红 苏红 泉城绿 泉城红 越红 滇红 普洱茶鉴赏 普洱茶生茶熟茶 古树茶 苦荞茶品牌 吉盛祥 茶叶的产地 源茗茶 舒城兰花 勐腊普洱茶 碧螺春 哪些茶叶属于绿茶 茶叶的选购 勐海七子饼茶 秋茶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养颜茶有哪些 普洱电视台 安吉白片 明前茶 御广陈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