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中国唐代是近五千年中气温最为温暖的一个时期,所以,茶树的栽培北限可以扩展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
但是,到了宋代,气温要比唐代低2-3℃,因此,南方的茶叶生产优势就更加突出了。宋朝茶业的发展着重反映在福建茶业的崛起,茶类生产的演变。宋元茶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茶叶生产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更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宋代贡焙从顾渚改为建安,主要是为保证清明前能送到京城,以赶上皇室的清明郊祭并他享王室近臣,而宜兴、 长兴的茶树因气温较低而发芽推迟,很难保证在清明前贡到汴京。欧阳修有诗句说: "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正说明建茶萌发时间很早。
建茶作为贡物,最早是五代闽和南唐时开始的,而且很有地方特色。据吴任臣《十国春秋、闽康宗本纪》记载,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国人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挺腊茶之贡。……始罢阳羡茶"。因而可以说,贡焙南迁,宋朝罢顾渚紫笋改贡建安,腊面茶,是宋承南唐旧制,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建安设立贡焙,以北苑,壑源所产最佳,佛岭、沙溪次之,东官,西溪又次之。
北苑贡茶采制很讲究,对当时茶叶制造技术的促进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 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縻金共二万余缗,日役千夫,凡两月方能跑事。……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入贡,其流贩四方,悉私焙茶年"。这表明了宋朝的官焙对当地茶叶起到了一个技术示范和推动作用,而各地私焙的兴起,又反过来对官焙有质量上的竞争和促进作用。
随着贡焙的南迁,闽南和岭南一带的茶叶生产明显地发展了起来。《太平寰宇记》中对南方产茶的记载要比唐朝详细和丰富。其"江南东道"一节中记载:"福州土产茶,南剑州土产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蜡面、骨子、山挺、银字;建州土产茶,……","江南西道"有: "袁州土产茶;吉州土产茶;抚州土产茶;江州土产茶;鄂州土产茶;岳州王朝场;……""岭南道"的记载是:"封州土产茶,紫笋茶, 夏紫笋茶;邕州上林县都茗山在县西六十里其山出茶,土人食之,因呼为都茗山,客州土产竹茶"。
这些记载,比陆羽《茶经》中有关南国产茶的资料要详细得多,这正反映了由于气候转寒,另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北宋前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属于紧压茶类,特别是在北苑贡茶中,这类团饼茶的制作技术和技巧,日趋精湛,不断阳新,无论是在外形和内质上,都达到了团饼茶的最高峰。
由于宫廷用茶要求,煮茶方式和品饮方式与民间乡饮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团饼茶在作为宫廷之用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团饼茶的制作工艺和煮饮方式都比较繁琐,对于一般的普通饮用者来说,则多有不适合的地方。
因为一般的劳动者的饮茶,由于经济的原因,不可能去购饮价值昂贵的团饼,而且也无暇去精心烹制。他们总是希望价值低廉且煮饮方便。于是,在过去团饼茶工艺的基础上,就出现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折的蒸青和蒸青末茶。
宋朝时,对团状、饼状的紧压茶常称之为"片茶",而对那些散状的茶叶,在当时又称为"草茶"。或"散茶"。
宋朝主要生产片茶的地区有兴国军(湖南阳新)、饶州(江西鄱阳),池州(安徽贵池)、虔州(江西赣州)、袁州(江西宜春)、临江军( 江西清江)、歙州(安徽歙县)、潭州(湖南长沙)、江陵(湖北江陵)、 岳州(湖南岳阳)、辰州(湖南沅陵)、澧州(湖南津市)、光州(河南横川)、鼎州(湖南常德)以及两浙和建安(福建建瓯)等地。 出产散茶的地区,主要有淮南、荆湖、归州(湖北秭归)和江南一带。
到元代,散茶明显超过团饼茶,成为主要的生产茶类,元代中期的《王祯农书》中,记载当时的茶叶有"茗茶"、"末茶"和"腊茶"三种。"茗茶"就是有的史籍中所说的芽茶或叶茶;"末茶"是把散茶碾成碎末的产品, 而"腊茶"则是腊面茶的简称,就是团饼茶。 "腊茶"在元代"惟充贡茶,民间罕之"。所以说,在元朝,至少在元朝中期以前,由《王祯农书》记述的实际情况来看,除贡茶仍采用紧压茶之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民族中,一般只采制和饮用叶茶或末茶。到了元末明初,"民间止用江西末茶,各处叶茶"( 叶子奇《草木子》)。
宋元时期的茶类中,团饼代表着一种传统工艺的产品,而散茶则是一种新兴的产品。散茶的技术在民间也发展得很快,它与团饼茶的工艺技术,其实是并行而存在,并行而发展的。在北宋团饼茶生产占统治地位时,散茶的生产和技术仍然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如欧阳修的《归田录》(1067年)中载:"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 两浙之口,日注为第一,自景(公元1303-1038)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日汴上,遂为草茶第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元茶类的改制,是顺应多数茶叶消费者,为简化制茶,减少烹饮过程需要的一种自然的发展结果。
宋元时期的茶类转型,为后来转入明清的散茶大生产,进而走向近代发展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红茶控看过来!红茶种类那么多,爱喝红茶却不懂吗?
2021-06-14 15:36:53
日本人寿命全球最长 WHO:与日本抹茶功效有关
2021-06-12 15:16:44
为茶业注入新生命 他带动疯阿里山高山茶
2021-06-12 15:09:29
【图】茶叶制茶方法工艺流程图如何?
2021-06-12 13:56:15
茶叶品种分类好简单,红茶等级、产地、茶款一定要会看
2021-06-11 09:22:18
台湾蜜香红茶|台湾蜜香红茶功效与作用
2021-06-11 00:39:46
台湾日月潭红茶制茶6步骤方法
2021-06-10 22:41:53
熟成红茶好喝的秘密?专家带你从原料端看行销手法!
2021-06-10 13:19:41
世界茶种类大全,6款常见下午茶的味道特徵和风味特点
2021-06-09 18:23:55
红茶也有分等级?认识世界知名茶种
2021-06-09 17:09:59
被过度吹捧?茶叶专家解释为何大吉岭茶是红茶的正统
2021-06-09 15:55:52
台湾高山谷芳有机茶园 品一口土地的芳香 有机茶
2021-06-09 15:37:28
一杯有机好红茶的制茶过程成长史
2021-06-08 22:55:40
日月潭红茶赛「一条龙」较劲 採茶到焙茶比功夫
2021-06-08 17:16:19
传统全校采茶体验大悟、撒哈拉小软萌有礼
2021-06-08 16:57:07
中国博大精深汉学中医底蕴深厚 帝王级茶膏「龙裕泰」
2021-06-08 09:29:02
“一饼茶一辆宝马” 高档茶叶在中国作为一种送礼手段
2021-06-08 09:24:05
全台乾旱 春茶採收量锐减茶农苦哈哈
2021-06-07 23:48:49
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都生长在同一棵茶树上?专家解惑
2021-06-05 16:32:31
英德英红华侨茶场英红九号红茶品种和英红九号分级
2021-06-02 15:48:31
印度大吉岭产区红茶分级
2021-06-01 17:17:57
印度大吉岭红茶产区海拔和著名茶园风味特点
2021-06-01 15:52:20
阿里山高山茶去年底雨水少不发新芽 茶产量少3成
2021-06-01 14:41:06
嘉县阿里山高山茶春季优良茶竞赛 成绩公布
2021-06-01 14:28:35
正视气候变迁 别让肯亚红茶的美味成为记忆
2021-05-29 15:26:19
三芝茶旅 背起茶篓跟著返乡「中年」採茶趣
2021-05-27 20:06:29
老茶园变身亮点茶庄 林玉萍如何打造「茶服务业」?
2021-05-27 19:51:18
歌手林语菲老家1.4万坪茶园缺水欠收 又碰疫情打击短收近千万
2021-05-27 19:43:58
梨山茶农中年转行 不眠不休学做茶盼更精进茶艺
2021-05-27 19:27:07
阿里山高山春茶评鑑 上意茶业夺双奖
2021-05-27 19:25:18
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