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石碑仰卧于地,上刻“象牙公所”四字,碑上有壬戌冬至字样,可推知为1923年或此前的遗物。 不知与此堂有无渊源?甬道可至楼侧东门,门旁有“上海市接待旅游团队推荐单位”、“摩登上海口碑大赛最佳顶级会所”的授牌。
走进略嫌昏暗的门厅,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这幢楼为法式建筑,于1933年落成,原隶属一名国民党高官。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租界里,类似的花园洋房甚 多。这幢楼中间呈半圆堡状,主翼分明,给人以造型古朴的印象。门厅橱窗里陈列了一些民国时期的茶坊文书。北边裙楼为普洱茶陈列馆,正房大厅为明亮的茶室, 老式大喇叭留声机播放老唱片,闻怀旧的靡靡之音。宽大的弧形封栏木楼梯通往楼上。二三楼是大小不一的雅座包厢。包厢各以云南名茶产地命名。茶室和包厢装修 高雅,摆放着中式或西式贵重旧家具,橱中陈设古董、文物和田黄等收藏品,墙上悬挂名人字画。桌上的文房四宝与书柜里的时尚杂志并存。二层与三层楼梯间的壁 上有三四十年代的石印张贴画,还有一张旧上海地图。沾有岁月留下的痕迹。茶楼里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雅致、舒适、温馨。浓郁的老上海风情与现代的文化气息, 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上海的咖啡馆、酒吧和茶室,以闹市居多,而这座茶园偏于一隅,位置幽静,独树一帜。前几年普洱茶被热炒,名声大振。凭个人喜好,虽喝不惯这种经过发酵的茶 叶,但大致了解普洱茶常识之后,才明白一点:绿茶只能尝新,而普洱茶可久存,如酒愈陈而香愈浓。茶庄茶室众多,像这样注重茶文化的会所则很少见。近几年外 出旅游,总会碰到茶道表演,繁琐做作,看了并不舒服。不知此处茶道会有怎样的演绎?这家会所的人脉颇旺。从若干大照片上可以看到陈乃姗、余秋雨、马兰、何 赛飞、杨二车娜姆、巩俐、崔永元、吴孟达、曹可凡等名人或明星,皆成为这里的普洱客。如今名人效应简直就是经济效益。大可堂能有他们光顾,说明这茶馆主人 也是喜好附庸风雅之人。亦可证明其经营精明有方。茶道、商机与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不过,毕竟是商家,其商品有日本铁壶、各式普洱茶、和精品茶具,中秋节 也凑热闹生产月饼。在一间包厢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批古装书、线装书与连环画。这也是该堂产品,遂向工作人员打听,书局在什么地方?回答说在汾阳路。改日抽 空或许会去看看。
本想浮生抽得半日闲,邀三五知己来这里小坐品茗、聊天。这该是一桩十分惬意之事。然而这里的最低消费是人均一百元,如果真的光顾一下,大概决不止这个数 目。囊中羞涩者想风雅一把并不容易。现在做生意搞商务的人,腻味了餐馆和咖啡厅,纷纷找到这儿来洽谈。财神上门,堂主自然是拱手相迎。市场经济无孔不入, 哪里还有真正脱俗的事事可心和闲情逸致呢?由是可见,今日所谓风雅,不过是金钱的附庸罢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