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紫砂:时大彬成就紫砂壶古洁、幽野之审美

发布时间:2024-11-24 来源:茶知识: > 更多 > 茶具 > 宜兴紫砂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众多喝茶之人和爱好收藏之人喜欢紫砂壶,但对于紫砂壶的兴起与发展、风格的流变与尝试、紫砂装饰的探索与艺术、紫砂壶造型的审美与诠释等,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作者程龙伟,以中国五、六百年紫砂文化历史为背景,以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为思想内核,以紫砂文化发

众多喝茶之人和爱好收藏之人喜欢紫砂壶,但对于紫砂壶的兴起与发展、风格的流变与尝试、紫砂装饰的探索与艺术、紫砂壶造型的审美与诠释等,尚有许多不明之处。

作者程龙伟,以中国五、六百年紫砂文化历史为背景,以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为思想内核,以紫砂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为行文之内的纵线,涉猎茶文化、陶瓷装饰、 美学艺术等诸端,呈现了紫砂文化的独特历史风貌、历代制壶名家对紫砂技艺和审美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紫砂壶艺的独特探索、思考与感悟。现连续刊登,以飨读 者。

从文征明画下的《品茶图》,再联系前后期的画家唐寅、仇英、王问的相关画作里出现的紫砂壶可见,当时紫砂已渗人文人雅士们的生 活,他们开始往紫砂壶里注入自己的那一腔清绝出尘。于是,徐渭开始用“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的诗句面对深夜的一盏孤灯;董其昌开始定制紫砂茗 壶墨砚并题写铭文;项子京开始用墨林壶容纳自己超逸不俗的情趣……

而有文献记载切实对紫砂壶艺产生影响的第一人则是陈继儒,而他的影 响成就了另一制壶大师时大彬。《阳羡茗壶系》说时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 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此段记载是紫砂艺术史上的大关节处!陈继儒和“四王”的书画虽都泥古而少创,但于品茶上,他们却疏放而少拘束。

自此,大彬制壶改大为小,壶做的是越发精致了,粗而不媚,朴而大雅,以至让人对壶能生“闲远之思”!甚至连怪僻孤傲,嗜茶如命的“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 也极赞赏他:“阳羡茶壶紫云色,浑然制作梅花式。寒沙出冶百年余,妙手时郎谁得如。”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宜兴陈贞慧也说,大彬之壶“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这幽野之趣奠定了此后三百年紫砂壶审美的基础,而这审美皆来自于晚明文人的 草木情怀与孤绝艺品。

董其昌、陈继儒以及“四王”引领了晚明至清初萧散、孤冷、淡雅的艺术风尚和生活态度。而这些艺术家恰好都是茶人 乃至茶痴,可以说他们对茶中趣味与韵致的追求直接给了时大彬以启发:大壶大碗的牛饮满足不了茶人们精致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至此,时大彬顿悟了,改制小壶! 这看似极小的变化,却是紫砂史上一个里程碑似的飞跃。稍后的一些晚明文人甚至以为大彬之砂壶可与董其昌之书画、汤显祖之词曲、何震之治印一起代表晚明那段 张扬、萧散、孤冷、淡雅却又浮华、奢靡甚至扭曲的艺术年华。换言之,时大彬与陈继儒等人的交游时期,也正是紫砂艺术与文人趣味深入结合的开始。从此紫砂壶 摆脱了仅仅满足于实用的粗陶阶段,沉稳地踏上了艺术的康庄大道。

之后,文震亨、张岱、陈贞慧、陈维崧,这些晚明士人无不在他们的那些 旷世诗文中把玩、品啜、鉴赏,又反过来影响着紫砂壶。且看文震亨如何引导紫砂审美的,他在《长物志》里说:“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洁者,取以注茶更为适 用。其"提梁""卧瓜""双桃""扇面""八棱细花""夹锡茶替""青花白地"诸俗式俱不可用。”古洁,是文震亨给紫砂定下的审美标准。张岱在《陶庵梦 忆》里说:“一砂罐一锡注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张岱强调壶之“品”。陈贞慧在《秋园杂佩》中评价时大彬用的词汇是“幽野之趣”, 陈维崧则说:“彬也沉郁并老健,沙法质古肌理匀。”

由此,古洁、品地、幽野、沉郁,如是等等的审美概念,在未来三百多年里逐渐成为制壶艺人们追求的韵致,也成为人们赏壶玩壶的重要标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