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农网改造助力富阳茶园茶香四溢

发布时间:2024-11-22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3月7日,天下着小雨,一大早富阳市供电公司青云营业班班长何惠林便来到该市拔山村里检查村民的炒茶用电设备。“接下来一个月是炒茶关键期,村民一年的收入全看这个月。” 拔山村位于富阳三桥镇,因土质、气候与龙井梅家坞相似,是富阳特有的龙井茶叶产区,村
  3月7日,天下着小雨,一大早富阳市供电公司青云营业班班长何惠林便来到该市拔山村里检查村民的炒茶用电设备。“接下来一个月是炒茶关键期,村民一年的收入全看这个月。”
 
  拔山村位于富阳三桥镇,因土质、气候与龙井梅家坞相似,是富阳特有的龙井茶叶产区,村里987户村民家家有茶园,以茶叶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2005年村里开始农网改造,近十年来电网建设给村民村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从烧柴锅到全自动炒茶机
 
  很巧,何惠林第一个检查的陈克荣家正在炒今春第一波新茶。“20多年来,每年村里都是我第一家开炒!”40多岁的陈克荣凝望着机器中翻滚的茶叶,满脸笑容。他家的茶园雇了30多名采茶工,现有7台全自动炒茶机,马上还要再添两台,他们家是村里的炒茶大户,每天能炒60多斤干茶。他说:“用电炒,全自动,效率高啊!。
 
  陈克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炒茶,最初是用烧柴锅炒,后来进化为煤饼锅,传统的手工炒茶,考验的不光是手上功夫还有火候功夫,从杀青到烘干制成成品,一天顶多炒三斤茶。
 
  90年代末,煤饼炉进化为电锅炉,就是一口大锅接电源,炒还是手工炒。但自从接了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就加快了节奏,几年时间迅速进化为半自动炒茶机、全自动炒茶机,现在连茶叶烘晒也靠电。传统炒茶工艺中的“摊凉”、“杀青”、“揉捻”、“二青”、“三青”、“足干”等复杂工序直接简化为电烘——电炒——再电烘,而且可以数台机器一起运转,效率大幅提升,村民笑开了怀。
 
  十年,电容量增长10倍
 
  “村里的炒茶业一路走来,供电部门是帮了大忙的!”陈克荣说道。在他印象中,早些年炒茶集中时段电是不够用的,经常跳电。炒茶最耗不起时间,一天一个价格,新采的茶叶放一天成色就降了,停电可急死人。
 
  那时供电部门可谓是茶农的“救火兵”,20多名电力工人整整一个月24小时候轮番守在村里。常常20多人就一起陪着茶农“通宵作战”。
 
  “其实我们从2005年电茶机开始广泛使用时就对村里逐步进行农网改造。”何惠林说道。 2005年村里还只有9台变压器,总容量不过700千伏安。后来炒茶机年年增长,到2013年该村已有6000多台茶机。
 
  这期间,电网不断完善,到目前已陆续投入5000多万元。新增两条10千伏主线,所有高低压线、入户线全部更新加粗,变压器增为22台,容量增到7000多千伏安,增长10倍。“今年还要投入100多万元进行增容布点,并对村民的表计进行全面更换。”何惠林说。
 
  十年,茶叶产值翻6倍

  “自从用了电,茶园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的时候拔山村只有不到2000亩茶地,现在有6000多亩。”笔者跟随何惠林来到村委,村党委书记陶建华正在整理今年的茶农资料。“现在炒茶效率高,人工少,成本低,村民的炒茶年收益从10年前的1万元上升到目前的10余万元,多的有20多万元呢。你们从村里走过来看,村民的房子都是最近几年新建的。村里的茶叶产值从1000万元涨到6000万元!”陶建华看着村民发家致富很有成就感。
 
  陶建华介绍, 现在以拔山村为核心区块的三个自然村拥有1万亩完整的连片茶园,这在整个浙江都是罕见的,因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拔山村的茶文化成为浙江典型。“今年杭州的茶文化研讨现场交流会就将在拔山村举行,就在前面的茶园里!”说到这,陶建华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