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眼 看黑茶
普洱茶是否应该划入黑茶类?这个问题自从普洱茶走进大众视野后,就成为茶界一个长期悬而未解的命题。本刊也曾在2009年以一期“独家关注”的篇幅提出了“普洱茶独立宣言”的话题,搭建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时至今日,虽然仍未出现一个能够压倒众声的结论,但是,普洱茶相较其他茶类的独特性却早已深入人心。我们也不断在探寻解答的路径,首先我们势必应该对黑茶以及黑茶家族里的成员深入认识,了解它们的历史演变、原料特征、生产工艺等等,分析普洱茶与它们的异同,方可判断它们是否是一家人,能否进一家门。
盛夏7月,飞离了昆明清凉的上空,便是蔓延全国的酷热,编辑部的记者们兵分三路,分别前往黑茶家族三大重要成员的原产地——湖南安化、广西梧州、四川雅安进行采访,完成这一期“黑茶家族”的独家关注主题。这也是《普洱》杂志首次最大范围地对云南以外的茶区和茶类进行深度报道。而我们的记者也因为常年浸淫在普洱茶行业内,不免会带着一双“普洱眼”来看其他的茶,会下意识地将它们与普洱茶进行比较。
安化黑茶、梧州六堡茶、雅安藏茶,这三者都毋庸置疑地稳坐黑茶家族的三把交椅。与普洱茶一样,他们的复兴路径都是从边销、外销转向内销。它们一度是占据中国大半领土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生命之叶,是定国安边之茶。延续千年的边销茶历史,也是黑茶家族的发展史。如今盛世兴茶,在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潮流下,这股“黑旋风”早已风靡了大江南北。黑茶在内地中兴始于2007-2008年,而我们的记者,无论走进三地任何一家黑茶企业,负责人都会毫不迟疑地说出类似的话:“我们都是借普洱茶之势兴起的。”——2007-2008年正是普洱茶舔舐伤口的时期。普洱茶以及黑茶类的全面复兴,首先是由社会发展的潮流决定的,虽有先来后到,却绝无孰优孰劣之说。
本期,我们以亲身经历,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来讲述我们想说的黑茶故事,不一定完整,但力求局部真实。其实到最后,我们也没有完整解答篇首的命题,因为修正官方的茶叶分类学本就不是本刊的使命,中国茶博大精深,我们能做的只是为您提供认识茶叶世界的“另一只眼”。
至此,笔者还是忍不住想在热闹的议论声中插句嘴:这个“悬案”的纠结点在于普洱茶被分为“生茶”与“熟茶”,这个定义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了争议,全发酵的熟茶是黑茶已无异议,可不发酵的新生茶怎么能是黑茶类呢,分明就是绿茶嘛。但生茶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后发酵,又会渐渐熟化,趋近黑茶类,只是这个“一定时间”又该如何界定?没有任何仪器可以标准鉴定,况且又关乎仓储环境。 可是熟茶分明就是1970年代才诞生的啊,如果把生茶排除,那史书上记载的普洱茶又是什么?普洱茶千百年的历史又从何谈起?
啰嗦了半天,发现还是全无结论,不得不感叹,普洱好玩!好玩!只有继续悬置问题了。可转念一想,真的有必要定义得那么标准、确切吗 ?未知,才会让每天的生命充满新鲜感, “模糊”更是一种自然界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