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普洱茶,应有敬畏之心,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普洱茶产区上千个寨子,细分千个以上品种,大叶中叶小叶(没看错),你真觉得自己可以下结论了?
很多观念都是有历史原因的,很多说法也只是假说,大家无妨探讨,也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但要是非要觉得自己做出来的牛腩等于真理,可以用来做教科书,给茶友和茶农上课,就难免会有误导和偏差了。
转了几转勐海,跑了易武几个寨子就懂普洱茶了?也不知道勐海茶区这些年口感偏好与工艺的变迁,易武真正的传统咋回事,要拿有限的品鉴经验和狭隘的视角去框别的茶区和品种,这样可能不太好呢。
我负责任的告诉你,普洱茶的水很深的,可能不是茶农无知,而是你被洗脑了。
你去教育景东老仓的茶农,你这茶杀青不对,绿茶化了。别逗了,那不是工艺问题,也不是品种问题,而是山场特征,独特的香醇,真正的景东范儿。民国时龙云给老仓颁最高奖的时候,怎么没人出来纠正?有时看不过去,我就跟景东的茶农说,要再碰到瞎BB的,你就跟他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你去跟小景谷的茶农说,你这茶不够霸气又不够柔。拜托,苦后幽香,甜凉的山韵你喝懂木有?纪大人衣食万姓的时候,怎么就能让当时的市场重新洗牌,甚至影响了茶马古道的格局?民国年间景谷茶风靡的时候是昆明市场上的翘楚,比易武最贵的茶还贵。
别以为贡茶只有古六大茶山,那是贡茶中的大众茶。贡茶中的特种茶,一个是秧塔的白龙须,在景谷;一个是须立贡茶,在墨江;这两个是有确切史籍记载的;传说的就更多了,也都在你压根没想到的地方。
我也喜欢布朗山,我也喜欢易武,但以为勐海才能叫核心产区,易武才能叫正山,那就狭隘了。如果说从整个普洱茶产区和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普洱茶大的正山应该是哀牢山、无量山,再加一个高黎贡山。如果你能这样看,你心中的普洱茶格局将豁然开朗。
什么茶是最好的,这不是科学定义,是个人的体验,不需要给别人上课。你知道吗?明代云南最好的茶,一个在大理,一个在保山。过去普洱茶是绿茶,存茶传统来自香港?别逗了,那是建国后割裂传统的结果,明代就有确切的晒青工艺和茶越陈越好的记载,民国茶商很多会有意识的存茶。至于熟茶咋回事儿就更不用说了。
即使你认为熟悉的茶区,也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因为如果你不了解品种,你根本不可能了解一个茶区。以苦著名的老曼娥,真正老的古树并不苦涩,这是过去的价值标准,否则也不会把“霸气”的茶留给老班章了,但后来这个标准反过来了,用来充老曼娥的缅甸苦茶已经涨到千元了,可那才是布朗山“霸气”品种的历史来源啊,爷爷冒充孙子,是不是很有趣。冰岛真正的古树比你想象的少得多,而且冰糖香也不是最为重要的特征,有的茶区糖香比那还要浓得多,最令人难忘的反而是茶气(体感而非口感),你不了解品种,你根本不知道冰岛古树是有差别的,就算花上万也买到了纯料冰岛,也买不到这个体验。
可说的实在太多,我不想充什么大师,那没有意义。我只想让这些茶人和我一样,每到一个地方,放下自己的成见,表达你对这个地区的尊重,了解传统,研究品种,因地制宜的探讨工艺。别守着教条,别老上课,搬个小板凳跟我一起学习吧。
当冰岛把勐库大叶种推上普洱茶的价格之巅,我和云县北部的茶农难免就会惺惺相惜:当地大的品种十几个,小品种更多,但是你要问最不值钱的是哪个?你答对了,真的就是勐库大叶种。我真想给这些茶农送个锦旗什么的,不是说我认同勐库大叶种最差,而是在这大师满天飞的时代,能坚持自己对品种的理解十分宝贵,绝对应该挂一个“普洱茶反洗脑教育基地”的牌子,组织已经被洗脑的学员来重新格式化一下。
原题《那也叫懂普洱茶,别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