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贵州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4-11-23 来源:茶知识: > 普洱茶 作者:chazhishi.com
导读: 《贵州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重大科技专项,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湄潭兰馨茶叶有限公司、贵阳春秋茶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实施。试验基地涉及到16个茶

  《贵州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重大科技专项,由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湄潭兰馨茶叶有限公司、贵阳春秋茶业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实施。试验基地涉及到16个茶场、9个茶叶加工厂,10个村民组,茶叶种植户3300户。累计投入经费1620万元。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示范茶园面积1.86万亩,推广应用面积21.83万亩,增加茶叶产量1741.04吨,新增产值2.98亿元,新增经济效益1.63亿元,茶农新增茶青收入4449.3万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集聚了一批具有适用价值的新技术应用成果,为提高我省茶产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1)运用先进的DNA分子鉴定技术系统进行我省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优选出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具有贵州本地茶树原种的基因源,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加了高品质的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系,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2)成功引种国家“十一五”期间明确推广的绿茶新品种试验,并优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8个绿茶替代品种,以及形成相应配套的“洪峰”期“分洪”栽培技术,解决了我省长期以来适用的红茶品种多,而绿茶品种少的现状。(3)成功研发了“便携式优质茶青采摘技术”及其“采后智能分级处理技术”,并对解决高档名优茶青机械化采摘这一世界性的难题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解决贵州日益迫切需要提高的高档优质茶青下树率的关键瓶颈技术问题,提升了我省现代化装备技术储备,缓解高档名优茶青采茶劳动力不足的矛盾,解决长期以来名优茶青手工采摘效率低等问题的解决,将助推贵州茶产业由面积产量向产值效益为核心转变,大幅度提升名优茶青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位茶园面积的收益水平。

  二是首创了茶树育苗快繁育苗新技术,加快了新品种培育和繁育步伐,解决了地方苔茶提纯扶壮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2000m²茶树智能连栋阳光大棚”,整个育苗过程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控制,首创了茶树育苗快繁育苗新技术。育苗周期5-7个月,比常规短穗扦插缩短50%,应用茶树快繁育苗新技术,能及时推出符合生产需要的特色茶树新品种。将为贵州湄潭苔茶、石阡苔茶、都匀毛尖茶和贵定鸟王茶等地方特色茶树品种,提纯扶壮更新老茶园,快繁苗木及其迅速建立品种纯度一致的母穗园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一批富有创造性的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养分优化管理技术成果集成应用,提升了现有茶园管理的技术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传统的开沟施肥方式为“撒施”,减少开沟成本180~200元/亩。山地优质高产茶园栽培技术在凤冈仙人岒应用,建园第3年平均每亩产值为3320元,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技术推广应用4800亩,第三年共计为示范企业增收319.29万元。技术成果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农业向精耕细作生态农业转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经济的高倍增值。

  四是开辟了茶树有害生物控制新途径,新技术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全面升级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了有机茶叶的生产。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集成新技术在黔北湄潭县田家沟、凤冈县田坝村综合防治示范200亩,平均每亩节约防治成本203元,每亩新增经济效益约690元,静电喷雾技术用药量比常规喷雾减少32.73%,防治成本比常规技术低20%。农药残留符合欧盟标准要求。新技术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全面升级提供技术诸备和科技支撑,促进了以凤冈县、湄潭县为代表的有机茶叶生产。

  五是突破了大面积机械化采摘优质茶青下树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广茶园各类型先进剪裁机械1241余台,积极推动了我省茶园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核心试验茶园面积600亩,新增经济效益36万元,新技术在湄潭、凤冈、安顺、丹寨等地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示范面积3.83万亩,增加茶青产量168.89万kg,新增经济效益1948.07万元。

  六是带动一批龙头企业开发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核心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通过茶叶重大专项带动企业加工设备换代升级,引进新设备和利用新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其加工企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茶叶加工厂装备水平、清洁化水平、产品包装步入全国中等水平。通过产学研联合,完成了扁形茶、卷曲形茶、珠形茶批量生产核心技术试验研究和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应用,突破了技术难度大,产品质量规格不统一的原有技术工艺,规模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得到了提升,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获得重大效益。

  七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投入减量化。应用茶树快繁育苗新技术保护了生态植被和原生态土壤,对减少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高效低毒农药和喷药减量化技术等综合应用,减少了农药对人和茶园的污染,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通过生态茶园建设示范作用,人为构建了多种物种,达到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高效、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使茶园微域小气候得到改善,实现了优化互利,是农村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八是加快了茶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培养企业管理骨干17人,生产管理技术骨干620人;项目主持单位引进博士3人,培养博士2人;引进硕士6人;培养硕士1人;项目组7人晋升为研究员,7人晋升为副研究员,9人由初级晋升为中级技术职称。通过项目技术标准的实施,举办培训班130期,共培训42635人次;带动45个县茶叶标准化生产建设,带动50家企业,建设有机茶园13万亩,有机产品认证证书71张,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叶生产企业达到269家。全省茶叶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从2009年的89.6%提高到2010年的92.9%,促进茶园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提升。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chazhishi.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普洱茶

茶百科

红茶

绿茶

更多

乌龙茶

白茶

资讯

茶场

制茶学

茶人